牧羝图

仗节驱羊不自怜,白头归国意茫然。
陵亡律死须臾事,谁更能消十九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牧羝图》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 仗节驱羊不自怜,白头归国意茫然。
  • 陵亡律死须臾事,谁更能消十九年。
  1. 诗歌赏析
  • 仗节驱羊不自怜:表达了诗人在国家危难时期,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使命,不因个人的得失而动摇。
  • 白头归国意茫然:暗示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无奈,以及对自己未能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的遗憾。
  • 陵亡律死须臾事:反映了诗人对战争和死亡的恐惧,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谁更能消十九年: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面对国家的长期危机时,究竟谁能真正承担起责任,消除这种困境。
  1. 创作背景
  • 李东阳是明朝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1. 艺术特色
  • 《牧羝图》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含蓄、深远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可以在品味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1. 文化影响
  • 《牧羝图》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诗作。它不仅展示了作者的个人才华,也体现了明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和风貌。
  1. 现代解读
  • 虽然《牧羝图》的内容和主题与现代生活有所不同,但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仍然具有普遍性。通过解读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现实。
  1. 相关作品
  • 李东阳还有其他许多著名的诗歌作品。例如,他的《春日杂咏》、《登科后寄友人》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值得一读。

《牧羝图》不仅是一首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度的诗歌。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是研究明代文学和历史的宝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