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王滹南先生祠

中原文献尽南车,独障颓波力有馀。
金马已消天下望,碧山空带昔人居。
心平陈寔能循物,头白扬雄尚著书。
千古来寻高士躅,为公斜日几踌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王滹南先生祠》是明代诗人石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石宝,字汝玉,号文泉,明代著名的文人和诗人。他的诗歌以典雅、清新著称,在明朝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石宝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背景。《谒王滹南先生祠》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也体现了他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2. 诗歌原文及翻译:《谒王滹南先生祠》全文如下:
    行过数仞宫,步自庑南入。古祠就荒顿,穹碑犹岌岌。败瓦翳绿草,颓垣跛而立。感此百代人,安能不于邑。在昔金氏兴,豪杰稍驱集。惟公负雄才,辩博人鲜及。入掌丝纶。
    这首诗的译文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诗中描绘了古祠的荒凉景象与历史的沧桑变化,反映出诗人对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的深刻印象和感慨。
  3. 诗歌赏析:石宝通过对王滹南先生的祠庙进行探访并写下这首七言律诗,不仅赞颂了这位历史上的人物,也通过对其祠堂现状的描写,引发了读者对于过去辉煌与今日萧条之间巨大差异的思考。诗中的“败瓦”与“颓垣”等意象,传达了一种时间流逝带来的自然变迁感,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历史的更迭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4. 诗歌创作背景:《谒王滹南先生祠》的创作背后有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明代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经济衰退,但同时,文化艺术却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石宝通过这样的诗歌作品,既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也反映了他个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思考。通过这种方式,石宝试图在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方式,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
  5. 诗歌艺术特色:《谒王滹南先生祠》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首先,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写,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次,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过对祠堂现状的描写,引发读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再次,诗人的情感真挚感人,通过对王滹南先生的缅怀,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历史英雄的敬意,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谒王滹南先生祠》不仅仅是一首诗词,它更是明代文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的一种体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石宝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审视历史、思考当下的途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