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献尽南车,独障颓波力有馀。
金马已消天下望,碧山空带昔人居。
心平陈寔能循物,头白扬雄尚著书。
千古来寻高士躅,为公斜日几踌躇。

[“谒王滹南先生祠” 石宝

中原文献尽南车,独障颓波力有馀。

金马已消天下望,碧山空带昔人居。

心平陈寔能循物,头白扬雄尚著书。

千古来寻高士躅,为公斜日几踌躇。

行过数仞宫,步自庑南入。古祠就荒顿,穹碑犹岌岌。败瓦翳绿草,颓垣跛而立。感此百代人,安能不岌邑。

在昔金氏兴,豪杰稍驱集。惟公负雄才,辩博人鲜及。入掌丝纶言,侃侃激懦习。砥柱不随流,圭璋有操执。

石宝:明代诗人,字邦彦,号熊峰,成化二十三年与兄石玠同举进士。与修《大明会典》,累擢礼部尚书兼学士掌詹事府事。守己鲠狷,持论坚确,进退凛然。辞归时襆被一车而已,都人叹其廉洁。所作诗淹雅清峭,讽谕婉约,有词人之风,有《熊峰集》、《恒阳集》。

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古代文化名人的风采。诗中“唯公负雄才,辩博人鲜及”一句,赞颂了王滹南先生的卓越才能和深厚的学识。同时,“砥柱不随流,圭璋有操执”也表达了对王滹南先生坚定不移、坚守原则的品质的赞美。整首诗不仅展示了王滹南先生的才华和品格,还体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名人的敬仰之情。

评析:石宝作为明代的诗人,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深沉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在这首诗中,石宝通过描绘王滹南先生的形象,展现了他的才华、学识和品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化名人的尊重和崇拜。这种对古代文化名人的赞美和敬仰,是石宝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写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亲身经历有关。作为明代的诗人,石宝可能曾在王滹南先生的家中或周边地区生活过,或者曾经与其有过交往。这些经历让他对王滹南先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在创作这首诗时,石宝能够将个人情感与对王滹南先生的赞美相结合,从而创作出这样一首优秀的作品。

谒王滹南先生祠涵盖原著全文和白话文版本,有详细的释义、注解与注释,助你理解深意。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中原文献尽南车”:中原地区的文献资料几乎都汇集于南方。这句话暗示了中原地区的文化遗产或学术成果在南方更为丰富,可能是由于历史原因或地理因素造成的。

  2. “独障颓波力有馀”:独自抵挡着颓败的潮流却拥有足够的力量。这里的“颓波”可能象征着混乱或衰败的趋势,而“力有馀”则表明王滹南先生有足够的能力去抵抗或改变这种趋势。

  3. “金马已消天下望”:昔日辉煌的金马门已不再被人们所仰望。金马门是汉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这里可能暗指某个曾经辉煌但现在已衰落的领域或人物。

  4. “陈寔能循物”:陈寔(字仲弓)是一个以遵循事物本真而著称的人物。这句可能意味着王滹南先生具有像陈寔那样顺应自然的能力,即不违背事物的本来面貌而行事。

  5. “头白扬雄尚著书”:即使年纪已老,扬雄(字子云)仍然坚持著书立说。扬雄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学者,以其博学和著述著称。这里可能赞扬王滹南先生即便年岁已高,仍保持着学者的风范和对知识的执着追求。

译文:

  1. 中原地区的文献资料几乎都汇集于南方。
  2. 独自抵挡着颓败的潮流却拥有足够的力量。
  3. 昔日辉煌的金马门已不再被人们所仰望。
  4. 陈寔(字仲弓)是一个以遵循事物本真而著称的人物。
  5. 即使年纪已老,扬雄(字子云)仍然坚持著书立说。

[11^] 石宝:明代诗人,字邦彦,号熊峰,成化二十三年与兄石玠兼举进士。与修《大明会典》,累擢礼部尚书兼秘书监,掌詹事府事,授检讨。嘉靖三年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守己鲠狷,持论坚确,不阿权贵。回乡后,辞禄归隐,只身携简囊一衣归家,深受百姓爱戴。所著诗文多典雅清峭之风,有《熊峰集》、《恒阳集》流传后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