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争流绕郡南,郡城东望五云酣。
风生帝子楼桑里,月射桓侯浴马潭。
古俗多年犹忼慨,废台无客更游谈。
津邮日日鸣钲鼓,看尽行尘拥使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二水争流绕郡南,郡城东望五云酣。
风生帝子楼桑里,月射桓侯浴马潭。
古俗多年犹忼慨,废台无客更游谈。
津邮日日鸣钲鼓,看尽行尘拥使骖。
涿郡是一个古代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其历史背景和地域范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变化,主要核心区域为今河北衡水市及北京市部分区域。
涿郡最早在西汉高帝六年(前202年)设立,由汉高祖刘邦分封广阳郡南部、巨鹿郡北部以及恒山郡一部而成立。其治所位于涿县,辖有涿县、范阳县等21个县(含7个侯国),辖区包括今北京市房山区以南、河北省易县、清苑以东、安平、河间以北以及霸州、任丘以西的地区。
涿郡的设置对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重要的行政区划单位,它不仅在当时起到了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地区发展的作用,也为后来的历史变迁埋下了伏笔。例如,在三国时期,涿郡曾改名为范阳郡,这一变化标志着该地区政治格局的进一步复杂化。
涿郡的地理位置优越,其核心区域内不仅有涿水,还有重要的运河线贯穿,如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说明其在历史上的航运和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涿郡的建立和变迁,不仅仅是行政区划的变化,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涿郡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古老行政区划单位,其存在和发展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通过对涿郡及其历史的深入探讨,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行政管理和社会结构,还能从中吸取历史经验,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