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经日鬓华新,梦里青山说未真。
满地落花人起晏,一帘疏雨燕来频。
蚕成麦熟歌良吏,酒美羊肥赛土神。
别有报恩三尺在,中原无事且随身。
予庄诗四首 其二
介绍
《予庄诗四首·其二》是明朝人石宝的作品,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以下是对《予庄诗四首·其二》的介绍:
作者背景:石宝,字邦彦,号熊峰,生于明真定府藁城,是一位具有深厚学识的文人。他在成化二十三年与兄石玠一同中进士,并在仕途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与修《大明会典》。这些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诗词原文:在《予庄诗四首·其二》中,石宝以其特有的文学造诣,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乡村生活的深切感悟。诗句“长镵不用斸蒿莱”描绘了诗人不追求名利,而是专注于自然与田园生活的场景,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宁静。“试花又见腊前梅”则捕捉到了春天来临的瞬间,梅花在冬去春来之际绽放,象征着顽强与希望。最后两句,“月明松径随山转,岸仄柴门逐水开”,则进一步展现了西山道中的宁静与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作品鉴赏:石宝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种对人生态度的抒发。诗人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诗中的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清新,也有人生的哲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
文化价值:《予庄诗四首·其二》不仅展示了明代诗歌的风格特征,还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追求,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创作风格:石宝的诗作以简练而不失深意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能够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在品读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这种风格使得《予庄诗四首·其二》成为研究明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文本。
《予庄诗四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田园生活之美的诗歌,更是石宝以其独特的文学视角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值得后世深入研究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