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呜歌里和桃夭,白首相看似一朝。
清俸屡沾三世业,内班新缀两宫朝。
门临杜曲天相接,脍出蓬池手自调。
为报平反终有喜,寿颜春酒任红潮。
镜川杨淑人寿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镜川杨淑人寿诗》是明朝著名文学家李东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属湖南)人。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加少傅,弄加少师。他的文学成就显著,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等著作传世。
诗歌原文:鹿鸣歌里和桃夭,白首相看似一朝。清俸屡沾三世业,内班新缀两宫朝。门临杜曲天相接,脍出蓬池手自调。为报平反终有喜,寿颜春酒任红潮。
诗歌赏析:《镜川杨淑人寿诗》是作者为杨淑人寿辰所写,表达了对杨先生的敬仰之情和对其寿辰的美好祝愿。诗中通过描绘杨先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展现了其高洁、谦逊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和人们的情感寄托。
创作背景:李东阳创作此诗时,正值其仕途得意之时,他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与皇帝、权臣等人关系密切。因此,他的诗歌往往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和时代特征。而《镜川杨淑人寿诗》的创作背景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旨在表达对杨淑人生的祝福和对朝廷政治清明的期望。
李东阳的《镜川杨淑人寿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明朝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领会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也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