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饮汝学宅次韵

对月衔杯莫问天,人间谁是谪来仙。
三千界里应同大,十二回中此最圆。
天柱峰高秋雨暝,广寒宫远暮云连。
追欢不尽东楼兴,犹有清光入闰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东阳并未创作《中秋饮汝学宅次韵》。实际上,《中秋饮汝学宅次韵》是明朝时期李东阳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信息、全文及注释等都与李东阳紧密相关。

李东阳,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八岁时便以神童之姿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成为进士第一,并历任多个重要职务。他不仅在政治和文学上有着卓越成就,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秋饮汝学宅次韵》作为李东阳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该诗的原文如下:
对月衔杯莫问天,人间谁是谪来仙。
三千界里应同大,十二回中此最圆。
天柱峰高秋雨暝,广寒宫远暮云连。
追欢不尽东楼兴,犹有清光入闰年。

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它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赞美的诗歌,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文情怀。诗中的“天问”与“谪来仙”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的追求;而“三千界里应同大,十二回中此最圆”则反映了诗人对宇宙万物平衡和谐之美的理解。此外,诗人通过描绘秋雨之夜的宁静景象,以及在月光下饮酒赏景的愉悦心情,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自在。

虽然《中秋饮汝学宅次韵》并非由李东阳所作,但作为其代表作品之一,它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这首诗,不仅能够领略到明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李东阳的思想情感及其文学创作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