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徵伯

冀北多骏马,君才自乘黄。
长安多神雀,君才自孤凰。
一鸣安足尽子志,快览六合窥无旁。
东游名山跨绝顶,词焰一吐千丈长。
槐花照地烂宫绮,四方学士奔且僵。
天门咫尺病在床,老兔泣月秋无光。
平生佳句漫收录,上公来看泪如瀑。
碧水愁深洗墨池,幽庭恨折栖鸾竹。
海波东流日西倾,古来轗轲几豪英。
鵩鸟不还贾太傅,鹦鹉重伤祢正平。
造物生才意良亟,往往弃之不甚惜。
岂有苍天忌令名,至今兰畹生荆棘。
世间万事莫开口,谁人松柏谁蒲柳。
陵谷犹应有变迁,神仙讵谓能长久。
因君感慨壮且衰,楼外瑟瑟阴风来。
君岂复能登高台。
长流濯足一万里,落日高歌三百杯。
人生有生会有尽,清泪等间成绿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伤徵伯》是明代诗人石宝创作的一首古风诗。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有着较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下面从多个角度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分析:

  1. 作者背景:石宝,字邦彦,号熊峰,是明代真定府藁城(今河北省藁城市)人。他的生平经历和文学创作都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2. 诗歌主题:《伤徵伯》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才华被埋没、理想无法实现的感慨和同情。诗中通过对比骏马、神雀等象征美好事物的词语,反衬出人物的孤独与无奈。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也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3.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精湛的用典和巧妙的结构上。诗中大量使用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名句,如“一鸣安足尽子志”“天门咫尺病在床”等,这些引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诗的结构紧凑,前后呼应,使得全诗浑然一体,体现了石宝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

  4. 历史影响:《伤徵伯》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后世学者和读者的高度评价。它不仅是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伤徵伯》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诗歌,也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仅可以领略到明代诗歌的魅力,还能对中国古典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