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九日雨

前年棘闱苦多雨,观音街前泥没股。
单袍赤脚来叩帘,八郡英豪面如土。
今年此日雨复多,长安走马知如何。
鱼龙惯识风浪色,禹门宁畏高嵯峨。
冲冠已夺战士气,落笔不数将军戈。
岂无昌黎豁衡岳,或有傅说为滂沱。
桂香葳蕤晚含露,天汉西流闻棹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月九日雨》是明代诗人石宝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八月九日的细雨给京城带来的影响。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八月九日雨”在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一句普通的俗语,而是蕴含了几层深刻的内涵。一方面,它直接关联到农业生产,因为八月是许多农作物如稻谷等进入成熟期的关键时期。连日的阴雨不仅使作物难以晾晒,增加霉变风险,还可能因湿度过大而引发病虫害,直接影响秋收产量与质量。因此,这句老话透露出古人对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怀与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

另一方面,“八月九日雨”还常被用来预测整个冬季的气候走向,被视为冬季将多雨雪、天气寒冷且潮湿的信号。这对于古代依靠天吃饭的农民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预警信息,需要提前做好防寒保暖准备。此外,这句老话还能引发人们的心理波动,成为民间信仰的一部分。

《八月九日雨》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记录,更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前年棘闱苦多雨,观音街前泥没股。单袍赤脚来叩帘,八郡英豪面如土。今年此日雨复多,长安走马知如何。鱼龙惯识风浪色,禹门宁畏高嵯峨。冲冠已夺战士气,落笔不数。诗中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的天气情况,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不安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八月九日雨》作为一首反映社会现实和自然现象的诗歌,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深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