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夕杂咏 其四

九夜渐晴天渐光,十一月华明似霜。
纷纷弦管踏灯去,陌上绮罗空断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灯夕杂咏 其四》是明代伍瑞隆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节日夜晚灯火辉煌、人们欢声笑语的场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伍瑞隆:字子章,号东邻,明代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在后世广为流传,尤以《临云集》中的十卷诗作最为著名。
  • 创作背景:尽管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从内容来看,此诗很可能创作于明代中后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1. 诗歌原文
    九夜渐晴天渐光,十一月华明似霜。纷纷弦管踏灯去,陌上绮罗空断肠。
  2. 诗句解析
  • 九夜渐晴天渐光:描述了夜晚天空逐渐放晴,光线变得更加明亮。这里的“九夜”可能是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后的夜晚,而“天渐亮”则表明天气转好。
  • 十一月华明似霜:描绘了深冬时节,十一月的夜空明亮如霜。这里的“华明”指天空中星星的光辉,而“似霜”则增添了季节感和美感。
  • 纷纷弦管踏灯去:形容节日夜晚,人们踏着灯笼,伴随着音乐和管弦乐走向远方。这里的“弦管”指的是乐器的声音,而“踏灯去”则展现了节日氛围中的欢乐与热闹。
  • 陌上绮罗空断肠:描写了节日夜晚,人们在道路上看到华丽的服饰感到惋惜,以至于心情悲伤。这里的“绮罗”指的是精美的服饰,而“空断肠”则传达了一种深深的失落和哀愁。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意象和流畅的叙述,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既热烈又略带忧伤的节日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艺术空间。
  • 语言风格:伍瑞隆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这种简洁的风格使得诗歌更加接地气,易于传唱和理解。
  1. 文化意义
  • 反映时代风貌: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生活,还反映了当时的民间风俗和文化特点。通过对节日习俗的描绘,我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态。
  • 传承文学遗产:虽然伍瑞隆的作品已经失传,但他的诗歌仍被后人传唱。这表明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对于研究明代文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1. 赏析与推荐
  • 鉴赏建议: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和感受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可以与其他类似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 现代应用:由于这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历史价值,它不仅可以作为文学作品进行欣赏,还可以应用于教育、文化交流等领域。例如,在传统节日或庆典活动中,可以通过朗诵或表演这首诗来增加活动的文化底蕴和趣味性。

通过对《灯夕杂咏 其四》的详细介绍和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明代诗歌,还能够从中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