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带青蓑湿,风将折角低。
幽期吾不负,旧路此俱迷。
书到劳僮仆,泥深仗马蹄。
茅檐日未短,犹及午时鸡。
雨赴文明席偶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赴文明席偶成》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在《雨赴文明席偶成》中,李东阳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天赴宴的景象。首句“雨带青蓑湿”勾勒出一幅雨势滂沱的画面,青蓑衣湿透,暗示着天气的突变和雨水的猛烈。接下来“风将折角低”则进一步展现了风雨交加的情景,风助雨势,使道路显得更加曲折低垂。这种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体现了作者细腻的感受力。
诗中“幽期吾不负”,表达了诗人对于约定的执着和对时间的尊重。尽管风雨如晦,但仍不改变自己的计划和愿望。这里的“幽期”可能指的是与友人的一次约定,而“旧路此俱迷”则反映了因恶劣天气导致的道路变得难以辨认。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传达了诗人面对困境仍保持坚定意志的精神。
“书到劳僮仆”和“泥深仗马蹄”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仆人和马匹的互动,以及他们在艰难环境中的辛勤劳作。这些细节描写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美感,还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诗人通过这些具体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于平凡生活中的美好记忆的追求。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明朝中叶的重臣、文学家、书法家,是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创作不仅继承了唐宋以来的文学传统,还融入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李东阳的诗歌以其严谨的结构、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语言而闻名于世。他的作品不仅在明代享有盛誉,而且在后世也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研究。
《雨赴文明席偶成》不仅仅是一篇普通的诗歌作品,它更是李东阳艺术才华和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全面地认识明代诗歌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