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舍弟东川五首 其四

江湖为客地,舟楫傍亲行。
羁旅看颜色,仓皇数驿程。
南乌怀夜匝,北雁望秋鸣。
却望天涯草,萋萋春自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舍弟东川五首 其四》是明代文学家李东阳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亡弟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哭舍弟东川五首 其四》的作者是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于浙江绍兴。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也是当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生平和作品都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高度尊重和深厚情感,在文学领域有着重要影响。

  2. 诗歌原文
    江湖为客地,舟楫傍亲行。
    羁旅看颜色,仓皇数驿程。
    南乌怀夜匝,北雁望秋鸣。
    却望天涯草,萋萋春自生。

  3. 内容解析

  • 江湖为客地,舟楫傍亲行:诗人描述了自己如同游子一般,身居异地,依靠船楫来往于亲情之间。这里的“江湖”既指广阔的水域,也隐喻了人生的漂泊不定。“傍亲行”表明虽身处异地,但心中仍怀念着亲人和朋友,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不舍。
  • 羁旅看颜色,仓皇数驿程:这里“羁旅”即旅途中的漂泊生活,“看颜色”可能指的是观察周围环境,心情的变化;而“仓皇数驿程”则传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匆忙赶路的状态,以及对于时间紧迫、行程遥远的焦虑感。
  • 南乌怀夜匝,北雁望秋鸣:这句运用了南方的乌鹊和北方的大雁这两种动物来象征不同的季节和气候。夜晚时,乌鹊绕树叫唤,暗示着孤独或思念之情;而秋天大雁南飞,则象征着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 却望天涯草,萋萋春自生:诗人抬头远望,看到一片繁茂的草原上,春天的景象自然而然地萌发。这里“却望”表达了一种回望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无论身在何处,春天始终如期而至,生命的力量依然生生不息。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此诗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自然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来反映自己的心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 象征手法:诗人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如“南乌”、“北雁”等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象美,还深化了诗的内涵,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会到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哭舍弟东川五首 其四》不仅仅是一篇表达亲情思念的诗歌,更是李东阳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它以其深情厚意的笔触,细腻入微的情感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观的巧妙运用,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李东阳的文学成就,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