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肤狱

帆挂东风十幅蒲,西行五日指匡肤。
柳垂湖口知彭泽,山落船头见小姑。
白雨乱峰皆瀑布,紫烟高处是香炉。
兹行安得王摩诘,为扫莲花社客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肤狱》是元代大圭的诗歌作品,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呈现。下面将对这部作品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背景:《游肤狱》的作者是大圭,字恒白,号梦观道人,泉州晋江人。他得法于妙恩,博极群书,为文简严古雅,诗尤有风致。大圭在顺帝至正中居住在泉州紫云寺,有《梦观集》流传至今。他的诗歌风格深受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展现了元代文人的独特风貌。

  2. 作品原文:《游肤狱》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行中的所见所感。首句“帆挂东风十幅蒲,西行五日指匡肤。”描绘了一幅航行中的美景,东风拂动着帆,船只行驶在湖面上,指向远处的山峦。接下来“柳垂湖口知彭泽,山落船头见小姑。”则描写了沿途的自然风光,湖口垂柳与彭泽相映成趣,船头远眺可见小姑山的倩影。“白雨乱峰皆瀑布,紫烟高处是香炉。”这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观,白雨如瀑,乱峰竞秀;紫烟袅袅,高处似有香炉之景。最后一句“兹行安得王摩诘,为扫莲花社客图。”表达了诗人对于此行能否见到著名画家王摩诘的感慨和期许。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大圭作为文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感悟。

  3. 文学价值:作为元代的诗歌佳作,《游肤狱》不仅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成就,更在文学价值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元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审美追求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思考和人文情怀,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素材,对研究元代文学及其历史背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游肤狱》作为元代大圭的代表作品,以其深邃的意境、精湛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通过欣赏和研读这首诗,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诗人的审美情趣,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真谛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