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发山间访废泉,茫然衰草与寒烟。
今朝试向源头问,古脉原从地底穿。
未必中泠真冠绝,合将窦乳共流传。
砚池幸启千年閟,谁继钟王笔如椽。
喜浚复涤砚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浚复涤砚泉》是明代诗人安如山的一首诗,通过对古泉水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古代文化和艺术传承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该诗歌的具体介绍:
创作背景:据志胶山寺有窦乳涤砚二泉,今惟窦乳尚在,而涤砚湮没已久。 余尝访之寺僧,罔知陈迹所在,然余浚复之心居常耿耿。 岁癸亥秋八月命乡夫循古潭深浚之,而旧砌方池宛然如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泉水被挖掘并恢复原貌的喜悦之情。通过这首诗,诗人展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意识。
诗歌原文:束发山间访废泉,茫然衰草与寒烟。今朝试向源头问,古脉原从地底穿。未必中泠真冠绝,合将窦乳共流传。砚池幸启千年閟,谁继钟王笔如椽。
诗歌鉴赏:《喜浚复涤砚泉》这首诗通过对古泉水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遗产的珍视和敬仰之情。诗中通过对泉水源远流长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尊重。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对于喜欢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朋友而言,安如山的《喜浚复涤砚泉》不仅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诗作,更是一扇打开古代文化宝库的门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古典文学的韵味和魅力,还能够深入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喜浚复涤砚泉》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历史文化保护重要性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文化传统的赞美及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