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发山间访废泉,茫然衰草与寒烟。
今朝试向源头问,古脉原从地底穿。
未必中泠真冠绝,合将窦乳共流传。
砚池幸启千年閟,谁继钟王笔如椽。

【注释】

“束发”: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束发礼,表示成年。

“山间”:指山涧中。

“废泉”:被废弃不用的泉水。

“茫然衰草与寒烟”:意思是说,眼前一片萧索荒凉的景象,只见枯萎的草地和缭绕的冷雾。

“今朝试向源头问”:今天去探寻泉水的源头。

“古脉原从地底穿”:泉水从地下涌出。

“中泠”:指晋代王羲之的墨池。《世说新语·汰侈》载:“王家法:子弟莫敢居学省之字厨下,以王右军《诀别帖》纸墨笔砚赐诸舍人。”后因指书法作品。

“窦乳”:《北史·张衡传》:“父思鲁,善鼓琴,尝有牛生一犊,乳之甚美,时人谓之‘窦乳’。”这里指砚台。

“钟王”:指晋代书法家王羲之。

“笔如椽”:《晋书·卫恒传》:“恒为《四体书势》,其略云:‘夫书肇于自然,人其习之不倦;精微疏畅,各有品格。’钟(繇)王逸少(献之)之书,辞理兼备,品物穷微,事无不当,惟意所拟。若用笔者,则义斯见矣。观古今文人,临事多不逮意,而逸少一画决胜,故称第一。惟王子敬明达尽通,出入众妙,虽在父兄,亦觉孤危。至于祖英、唐虞,固当同日论也。”这里指张旭的草书。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叹砚台的七律。全诗意蕴深厚,意境高远。诗题“喜浚复涤砚泉”,点明写作目的是颂扬砚台,并抒发自己对砚台的喜爱之情。首联写诗人访寻废泉的情景;颔联写诗人探访泉水源头的感受;颈联写砚台的来历;尾联写砚台的珍贵。全诗以赞美砚台为主,表达了诗人对砚台的喜爱之情。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诗人访寻废泉的情景。首句“束发山间访废泉”,说明诗人为了寻找砚台来到了深山之中。次句“茫然衰草与寒烟”,写出了诗人面对深山中的废泉时的迷茫之感。第三句“今朝试向源头问”,说明诗人决定要探求泉水的源头。第四句“古脉原从地底穿”,写出了诗人对泉水源头的好奇和探索之意。

诗的中间四句描述了诗人探访泉水源头时的感受。首句“未必中泠真冠绝”,诗人认为虽然中泠水是天下名泉,但不一定胜过其他泉水。其次句“合将窦乳共流传”。诗人认为其他泉水也应该像窦乳水一样流传下来。最后两句“砚池幸启千年閟”,写出了诗人发现砚池时的喜悦心情。

诗的最后一句“谁继钟王笔如椽”,表达了诗人对砚台的珍视和喜爱之情。砚台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是文人墨客书写的重要工具。诗中多次提到砚台,可见诗人对砚台的重视程度。诗人认为只有钟王的笔墨才像砚台一样珍贵。

此诗通过诗人对砚台的喜爱来表现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