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居仙子虚舟泊①,一去流传跨黄鹤。
餐霞骨相本身轻②,飘然羽化翔寥廓。
椽笔谁题楼上头③,白石乌丝碧纱络④。
岘首平临沉水碑⑤,长安屹向朝元阁⑥。
西山帘卷青来峰⑦,云飞缥缈襄王宫⑧。
香雾空中下神女,精灵直与星河通。
银屏月懒浑疑水⑨,锦帐春偏不受风⑩。
角声惊起梅花落,鹤背绝倒仙人翁⑾。
观察惭予殿群彦⑿,头颅不分霜华半⒀。
采真何处许参同⒁,笑倩图南双鸷翰⒂。
还从此老学无生⒃,黄鹤前身坐相见⒄。
闻说灵均亦仙蜕⒅,为问仙翁曾识面。
我欲因之一寄声,哀郢江头濯如练⒆。
终始君恩誓不移,百炼钢肠真铁汉⒇。

【注释】

登黄鹤楼步韵:登上黄鹤楼,即兴写诗。

楼居仙子虚舟泊:楼阁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就像仙子的船在水面上停靠一样。

餐霞骨相本身轻:餐霞指仙人食仙丹后身体轻盈飘浮。

椽笔谁题楼上头:椽笔是指用木头削成的毛笔。谁题?指谁来题写这首诗吗?

白石乌丝碧纱络:指诗人用白石和乌丝书写这首诗。

岘首平临沉水碑,长安屹向朝元阁:岘首指的是山名,沉水碑是用刻有文字的石头浸在水中制成的碑刻,用来保存经文。长安指的是现在的西安,朝元阁是古代供奉道教神像的建筑。

西山帘卷青来峰:山名,青来峰指的是山上的青翠山峰。

云飞缥缈襄王宫:襄王宫即楚王宫,楚王曾在这里建有宫殿,传说中襄王曾经与巫山云雨相关。

香雾空中下神女,精灵直与星河通:天上的神女降临在人间,她的香气飘散在空中,与星星相连。

银屏月懒浑疑水,锦帐春偏不受风:银色屏风上的月亮看起来仿佛是流水,而绣着花边的帐篷却受到风的影响而摇晃。

角声惊起梅花落,鹤背绝倒仙人翁:听到角声后,梅花纷纷落下,而仙人翁(指诗人)却从鹤背上摔下来。

观察惭予殿群彦,头颅不分霜华半:看到其他人都在写诗文,感到惭愧,自己头上的白发已经分不清有多少了。

采真何处许参同:哪里去寻找真正的仙境呢?参同指的是传说中的仙人,他们住在蓬莱仙岛上。

笑倩图南双鸷翰:笑一笑,然后乘风向南去寻求仙人的踪迹,用双鹰作为比喻。

还从此老学无生,黄鹤前身坐相见:从此以后我也要学习仙人的长生之法,就像黄鹤一样坐在这上面与仙人相见。

闻说灵均亦仙蜕,为问仙翁曾识面:听说屈原也曾成为仙人,我想问问你,你以前是否见过他呢?

我欲因之一寄声,哀郢江头濯如练⒃:我想借此机会向他传达我的问候,希望他在遥远的郢都江边洗掉一身的尘埃。

终始君恩誓不移,百炼钢肠真铁汉:始终铭记您的恩情,决不改变心意,就像钢铁一样坚硬。

【赏析】

《登黄鹤楼步韵》是一首七言律诗。诗题中的“登黄鹤楼”是借景抒情的典故,唐代诗人崔颢曾在公元747年登楼作《黄鹤楼》,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登黄鹤楼》。此诗作者以李白的口吻和风格,对崔颢的《登黄鹤楼》一诗进行了模仿和再创作。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恢宏,语言流畅,感情真挚,富有艺术感染力。

首联“楼居仙子虚舟泊”,借用了“楼居仙子”的典故,形容黄鹤楼如同仙子居住的船只一样。接着以“一去流传跨黄鹤”进一步描绘出黄鹤楼的壮丽景象以及它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

颔联“餐霞骨相本身轻”,形容仙人的体态轻盈如云朵一般飘然欲飞。最后一句“飘然羽化翔寥廓”,更是将仙人化作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飞向广阔的天空。

颈联“椽笔谁题楼上头”,“椽笔”是指木工用的长木棒,这里用来形容文人挥毫泼墨的情景。“白石乌丝碧纱络”,“白石”和“乌丝”都是书法中常用的材料,而“碧纱络”则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女子绣制的精美画卷,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尾联“岘首平临沉水碑”,描述了一座古老的沉水碑立于岘首山巅,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而“长安屹向朝元阁”则是描绘了长安城内宏伟壮观的朝元阁,展现了当时皇城的繁华景象。

尾句“西山帘卷青来峰”以西山的景色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而“云飞缥缈襄王宫”则让人联想到楚国昔日辉煌的历史。最后三句则巧妙地运用了神话传说中襄王与神女的故事,将现实与神话相结合,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

全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仙人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