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佛寺牡丹

不道空无色,花光照酒杯。
祇疑天女散,绝胜雒阳栽。
香与青莲合,阴随贝叶来。
佛今眠未起,说法为谁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卧佛寺牡丹并不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角色,而是北京卧佛寺种植的名贵花卉。卧佛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西侧,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称兜率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牡丹因其色泽艳丽、花形独特、香气扑鼻而被誉为“花中之王”,在北京地区尤为著名。

从历史角度来看,牡丹栽培始于辽代,据《辽史·圣宗本纪》记载,辽代皇帝曾赏牡丹于长春宫,并广泛赏赐给近臣,以示欢宴和庆祝。至元明清时期,北京地区的牡丹栽培日渐兴盛,品种丰富,分布广泛。北京植物园内的卧佛寺牡丹园收集栽植了262个牡丹品种,共3229株,其中包含了来自山东菏泽及河南洛阳等地的多种牡丹品种。

在文化方面,牡丹不仅是一种自然美的体现,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涵。历史上,北京的牡丹种植兴盛,与皇家园林的建设密切相关。卧佛寺牡丹园的设计遵循自然式手法,因地制宜,借势造园,既保护了古树名木,又增添了园林的自然山野之趣。这种设计满足了牡丹越冬和避免夏日曝晒的生物学特性需要,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卧佛寺牡丹》是北京卧佛寺内的一个专类花园,以收集和保存牡丹种质资源为主要任务,同时也致力于牡丹的培育和推广。它不仅仅是一座观赏植物的种植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美学相结合的缩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