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德山 其二

造物茫茫用意深,一回写恨一沉吟。
山僧本欲全拈出,恐退檀那正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陈德山其二》是一首由明人朱朴创作的古诗。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慨,传达了作者对友人陈德山的深情怀念和对其遭遇的同情。以下是对该诗的分析:

  1. 诗人背景
  • 朱朴,字茂卿,号紫霞,浙江绍兴人,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其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尤擅于诗词和散文。他的诗歌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人生哲理为主,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 诗歌原文与解析
  • “造物茫茫用意深,一回写恨一沉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邃理解,以及他在面对友人陈德山时的深深感慨。”造物”即大自然,”茫茫”则形容其无边无际的广阔。”用意深”指的是大自然蕴含着深厚的意义和力量。”一回写恨一沉吟”则描绘了诗人在写作时的情感状态,每一次挥笔都是对朋友深切的怀念和对人生困境的沉思。
  • “山僧本欲全拈出,恐退檀那正信心”,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矛盾心理。他想要完全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又担心这种情感会影响到读者的信念。这是一种典型的艺术家的自省,表达了他对作品深度与真实性的追求。
  1. 文化与历史背景
  • 陈德山,可能是一位文人或学者,其名字在历史上并未留下详细的记载,因此无法直接考证其生平。然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或社会状况有关,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体命运的关切。
  1. 艺术特色分析
  • 朱朴的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能够很好地传达诗人的内心世界。其次,结构严谨,每一联都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再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最后,诗中融入了深刻的哲理,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思想深度。

《挽陈德山其二》不仅是朱朴对友情的真挚表达,也是他个人艺术追求和哲学思考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