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茫茫用意深,一回写恨一沉吟。
山僧本欲全拈出,恐退檀那正信心。
【注释】
- 造物茫茫:天地间渺茫广大。用意深:寄寓着深远的情思。2. 山僧本欲全拈出:指佛祖释迦牟尼,本来要把所有的经卷都拿出来。3. 檀那:梵语“达磨”译音,意为“施主”。4. 信心:佛教用语,指对佛法的深信不疑。5. 全拈出:全部拿出来。6. 山僧:这里指释迦牟尼。
【译文】
天地之间浩渺无边,蕴藏着深深的情思;一次写恨,一次沉吟。
释迦牟尼本来打算把所有的经书都拿出来,但又怕施主您正专心一志地虔诚信佛,因而不敢拿出来了。
【赏析】
此诗为酬唱之作。首二句写诗人与陈德山相遇,同游山水,畅叙友情,彼此心心相印。第三、四句写陈德山在游览名胜古迹时,见景生情,感慨良多,于是便将心中所怀之愁怨倾吐于笔端,并吟成诗句。末二句是诗人对陈德山作此诗的酬答。从字面上看,似乎是诗人称赞陈德山的诗才高超,能以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但从实质上看,却是诗人自谦,说自己虽然有感而发,却不敢轻易表露,以免辜负了陈德山一片殷殷之情。
全诗构思巧妙,立意高远。它既表现了作者和陈德山之间的深厚情谊,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感慨,同时更体现了诗人的谦虚谨慎、知恩图报的品质,堪称咏史怀人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