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曲江流绕钓矶,江亭云物转霏微。
春深蒲柳疑烟湿,日落帆樯带雨归。
绿酒漫堪成独啸,白鸥应识久忘机。
津头竟日无人问,为向春风一振衣。

家大人手构二亭间树松竹颜曰晚翠曰知津暇日经过长吟野望令人有濠濮间想因成一律

【注释】:

  1. “家大人”:指作者的父辈。
  2. “手构二亭”:亲手建造了两座亭子。
  3. “间树松竹”:在亭子中种植松树和竹子。
  4. “颜曰晚翠曰知津”:给亭子起名为晚翠亭、知津亭。
  5. “晚翠”:指傍晚时分,树木的颜色像绿色一样鲜艳。
  6. “知津”:指知道渡口的位置。
  7. “暇日”:闲暇的日子。
  8. “长吟野望”:长时间地吟诗眺望野外景色。
  9. “濠濮间想”:出自《庄子·秋水》:“濠梁之鱼相与为乐,是无为者。”濠梁之鱼,比喻心境闲适自得的人。
  10. “一振衣”:振衣而起,表示振奋。

译文:
曲曲江流绕钓矶,江亭云物转霏微。
春深蒲柳疑烟湿,日落帆樯带雨归。
绿酒漫堪成独啸,白鸥应识久忘机。
津头竟日无人问,为向春风一振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游览钓鱼台时所见的景色,以及对过往历史的感慨,表达了自己的情怀。全诗意境清幽,富有哲理,语言优美,形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首句“曲曲江流绕钓矶”,描绘出江水曲折蜿蜒,宛如一条银色的长蛇,环绕着古老的钓矶。这一句不仅勾勒出了江水的形态,也为下文的景物描写奠定了基调。接着“江亭云物转霏微”,写出了江亭周围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第二句“春深蒲柳疑烟湿”,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这里用“疑”字形容烟雾弥漫,使得蒲柳看起来仿佛被水汽打湿了一般。这一景象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同时也引发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第三句“日落帆樯带雨归”,则将视角转向了江上的船只。夕阳西下,渔船归来,带着雨水的痕迹。这句诗既展现了江上的风景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第四句“绿酒漫堪成独啸”,则是诗人独自饮酒时的所感所想。他举杯畅饮,独自放歌。这里的“独啸”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也传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白鸥应识久忘机”,则是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具体表现。这里用“久忘机”来形容自己已经放下了世俗的纷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