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五岳任两足,渴饮三湘便一腹。
名山历尽能几时,且住金茅茹山蔌。
金茅山下茅半闲,主人爱客如爱山。
澹澹流水写情性,浮云来往怡心颜。
我来怜我太无学,置书引客登高阁。
病夫耳目各为主,不见精微见糟粕。
释书三起谢古人,挥手入山种灵药。
灵药初芽合作丸,大珠小珠光错落。
持来照见古人心,不令古人空寂寞。
金茅山房读书歌贻吴山带出游五岳任两足,渴饮三湘便一腹。
名山历尽能几时,且住金茅茹山蔌。
注释:游览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任凭两脚行走,口渴喝三湘的水(指洞庭湖的水)就足够饱腹了。名山走遍又能有多少日子,暂且住在金茅山的茅屋中,吃山中的蔬菜。
金茅山下茅半闲,主人爱客如爱山。
澹澹流水写情性,浮云来往怡心颜。
我来怜我太无学,置书引客登高阁。
病夫耳目各为主,不见精微见糟粕。
释书三起谢古人,挥手入山种灵药。
灵药初芽合作丸,大珠小珠光错落。
持来照见古人心,不令古人空寂寞。
注释:金茅山下有一间茅草屋子,主人十分爱护客人,就像爱惜自己的山一样。清澈流淌的溪水写出性情,飘忽不定的白云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心情。我可怜自己学识贫乏,把书籍拿来请客人一同登上高山阁楼。身体虚弱视力不好的人,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而不能深入理解其精髓。读《释书》三次后感谢古人,挥动手臂进入山林去种植神奇的灵药。灵药刚发芽时结成的果实像小圆球和珍珠一样错落有致。拿着这些灵药来照射那些古人的灵魂,不使他们感到孤独寂寞。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游金茅山时作的一首七绝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他对学问、友情、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首联“出游五岳任两足,渴饮三湘便一腹”,描绘了诗人在游玩过程中畅饮美酒的情景。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追求和享受。诗人游走于五岳之间,畅饮着美酒,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忘却世俗的烦恼。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让诗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快乐。
颔联“名山历尽能几时,且住金茅茹山蔌”,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山的留恋之情。尽管他已经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但仍然觉得时间短暂,渴望再次回到这个静谧的地方。这里的“金茅”指的是金茅山,而“山蔌”则是指山上的野菜。诗人以“且住”二字结束,流露出对这片宁静之地的眷恋和不舍。
颈联“澹澹流水写情性,浮云来往怡心颜”,描绘了诗人观赏山水时的心境变化。他看到了清澈流动的溪水,感受到了自然的清新与宁静;同时,他也看到了飘忽不定的白云,为它们的变化多端而感到愉悦。这里,“澹澹”形容流水的声音轻柔悠扬,“浮云”则形象地展现了云彩的轻盈飘逸。这两个词汇都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尾联“释书三起谢古人,挥手入山种灵药”,表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态度。他感谢古人的智慧,并表示要以行动来回报他们的教诲。诗人用“挥手入山”来形容自己的行动,意味着他将投身于山林之中,开始新的探索和修行。而“种灵药”则寓意着诗人追求知识的过程就像是培育灵药一般,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知识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