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径

莫疑吾道太孤危,渐入应知渐坦夷。
万仞登峰无等级,曲垂方便与君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曲径》是一首由诗人成鹫创作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道路和修行哲学的独特见解。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介绍:成鹫(1637-1722),原名方颛恺,字趾麟,广东番禺人。他是明隆武时期的诸生,清军入关后出家为僧,法名光鹫,字迹删,易名为成鹫,号东樵山人。成鹫的诗作广为人知,除了《九曲径》,还有《咸陟堂文集》、《诗集》等传世。

  2. 诗歌原文:《九曲径》这首诗共有两首,这里引用的是第一首:莫疑吾道太孤危,渐入应知渐坦夷。万仞登峰无等级,曲垂方便与君期。

  3. 主题思想:成鹫在《九曲径》中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诗中的“莫疑吾道太孤危”暗示着诗人认为追求真理或修行的道路可能会显得孤立和艰难。然而,诗人通过“渐入应知渐坦夷”展现了随着修行深入,人们会逐渐领悟其中的平和与通达。此外,“万仞登峰无等级,曲垂方便与君期”意味着尽管攀登高峰的道路可能起伏不定,但最终的修行目标可以期待,并以一种圆融的方式得到实现。

  4. 文学地位:成鹫不仅是一位多才的诗人,还是一位杰出的宗教学者和僧侣。《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等作品体现了他在文学和佛教教义方面的深厚造诣。这些著作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化,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5. 历史背景与影响:成鹫生活在明清更替的动荡时期,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变迁和个人的心路历程。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士大夫的青睐,而且在今天也被广泛传颂,成为研究清代宗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九曲径》不仅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它还承载了成鹫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人生经验。读者可以通过这首作品窥见一位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于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