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赵文节公祠堂

烈焰不容熄,玉石俱凋伤。
宗社震荡中,大地多傍徨。
国祚倏云移,成命真靡常。
兴替虽有数,节槩焉可忘。
明公倅大郡,派系分天潢。
英气凌云霄,高操横秋霜。
俎豆固所闻,军旅非所长。
守土职攸重,固当死封疆。
小君贤伉俪,秉志与颉颃。
岂伊粉黛姿,乃有铁石肠。
所以颠危际,赖之植三纲。
精忠媲卞壸,庙貌俨相望。
义比华嵩峻,名齐日月光。
英魂在帝傍,时复临旧乡。
何代烈士无,岂独张睢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赵文节公祠堂》是一首由明代诗人李昌祺创作的五言古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并探讨其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1. 诗的原文内容
  • “烈焰不容熄,玉石俱凋伤。”表达了面对国家危机时,所有生灵涂炭,无论是珍贵的玉石还是普通的石头都遭受了破坏。
  • “宗社震荡中,大地多傍徨。”描绘了在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人们感到迷茫和不确定。
  • “国祚倏云移,成命真靡常。”暗示了国家的运势如同云彩般飘忽不定,国家的决策也难以预测。
  • “兴替虽有数,节槩焉可忘。”虽然国家的命运可能会变化无常,但对于忠诚和气节的坚守却是不可忘记的。
  • “明公倅大郡,派系分天潢。”赞美了明公作为大郡的地方官,他的家族背景显赫,但他选择了以国家利益为重。
  • “英气凌云霄,高操横秋霜。”赞扬了明公的英勇气概和高尚品格,如同秋霜般纯洁坚定。
  • “俎豆固所闻,军旅非所长。”提到明公虽然熟悉礼仪制度,但并不擅长军事征战。
  • “小君贤伉俪,秉志与颉颃。”赞扬了小君夫妇的贤德和他们共同追求理想的决心。
  • “岂伊粉黛姿,乃有铁石肠。”批评那些只关注外表美丽而内心软弱的人,强调真正的英雄应有如钢铁般坚强的意志。
  • “所以颠危际,赖之植三纲。”在国家危难之际,正是因为有了像明公这样的人,才能够维系社会的秩序和正义。
  1. 诗的历史背景
  • 《谒赵文节公祠堂》创作于明朝,当时中国正处于战乱频繁、政治腐败的时期。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对于忠贞不渝的坚守。
  • 李昌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明公的敬仰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同时也反映了他个人对于忠诚和勇气的看法。
  1. 诗的文学价值
  • 《谒赵文节公祠堂》在形式上属于七言律诗,结构严谨,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诗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传达了深刻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忠诚、勇敢、智慧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 通过对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描述,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个人责任的坚持。

《谒赵文节公祠堂》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理想的诗歌,也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诗歌的特点以及诗人的个人品质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