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尽何求,鬓不如霜不肯休。
输却江天渔妇火,寻常夜夜照扁舟。
泊龙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泊龙潭》是明代诗人李昌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
李昌祺,名祯,字昌祺,一字维卿,以字行世,号侨庵、白衣山人、运甓居士,江西吉安人。
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
诗歌原文:
南辕北辙尽何求,鬓不如霜不肯休。
输却江天渔妇火,寻常夜夜照扁舟。诗歌解析:
南辕北辙尽何求:这句诗描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迷茫,表达了一种追求与现实不符的执着。在古代,”南辕北辙”常用来形容行动与目的相反的情况,这里的”南辕北辙”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困惑。
鬓不如霜不肯休: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年华易逝的感慨。”鬓如霜”象征着人的衰老,而”不肯休”则表达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不舍和不甘。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十分常见,他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输却江天渔妇火: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图景。”渔妇火”指的是渔民们在夜晚点亮的灯火,象征着生活的痕迹和乡村的宁静。而”输却”则传达了一种放弃或遗忘的情感,暗示着诗人在繁忙的生活或仕途中,偶尔也会选择放下一切,寻求心灵的宁静。
寻常夜夜照扁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过往岁月的怀念。”扁舟”通常指的是小船,在这里象征着诗人的游子身份和对家乡的思念。”寻常夜夜照扁舟”则暗示了诗人无论走到哪里,都难以割舍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通过对《泊龙潭》的解析,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李昌祺深邃的思想感情,还能够领略到其精湛的文笔技巧。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