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寄曾学士二首 其一

百川日夜流,浩浩以东注。
环海几万里,不见涯涘处。
混涵无不容,日月自吞吐。
风波任荡潏,贝错极生聚。
万古长若斯,焉能为量数。
蛟龙挟云雨,倏忽甘泽布。
深弘有如此,岂比寻常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古意寄曾学士二首·其一》是明朝李时勉的作品,其中蕴含着深刻的自然哲理和对人生、自然的哲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百川日夜流,浩浩以东注。
    环海几万里,不见涯涘处。
    混涵无不容,日月自吞吐。
    风波任荡潏,贝错极生聚。
    万古长若斯,焉能为量数。
    蛟龙挟云雨,倏忽甘泽布。
    深弘有如。

  2. 诗歌翻译

  • 百川日夜流淌,向东注入大海。
  • 大海广阔无边,看不到尽头。
  • 海水混合包容,日月在其中沉浮。
  • 海浪自由翻涌,贝类在沙滩上聚集。
  • 万物永恒存在,无法用数量来衡量。
  • 蛟龙携带云雾和雨水,迅速滋润大地。
  • 大海深邃宽广,如同天地之量。
  1. 诗歌赏析
  • 李时勉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百川的奔流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不息,大海的浩瀚则代表了宇宙的辽阔和神秘。诗中的“混涵无不容”展现了海洋的包容性和深邃性。
  • “焉能为量数”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宇宙奥秘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和流转中,没有固定的形状或形态,就像海水一样,既汹涌又平静,既深邃又广阔,无法用具体的量度来衡量。
  • 诗中的自然景象与人类的情感相结合,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传达出诗人的感慨和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理。
  1. 写作背景
  • 李时勉作为明朝的文人,他的诗歌创作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个人情感。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游历或观察自然景色的过程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思考和感悟。

《古意寄曾学士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和哲学思考的诗歌,也是李时勉对生活和自然的独特见解的体现。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