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日夜流,浩浩以东注。
环海几万里,不见涯涘处。
混涵无不容,日月自吞吐。
风波任荡潏,贝错极生聚。
万古长若斯,焉能为量数。
蛟龙挟云雨,倏忽甘泽布。
深弘有如此,岂比寻常具。
【注释】
百川:百条大河。昼夜:指日夜不停的流淌。流,动词,流动、奔流。
环海:环绕大海。万里:形容距离非常遥远。涯涘:水边。涯,水的边界;涘,水中的岸边。
混涵:混合、包容。不容:没有容纳的东西。日月:指太阳和月亮。吞吐:吞进,吐出。
荡潏:波浪起伏。生聚:聚集。万古长若斯:永远都是这样,无休无止。焉能:哪能、怎能。
蛟龙:传说中蛟龙是水神,此处比喻巨大的河流。挟云雨:携带着云雾和雨水。倏忽:瞬间之间。甘泽布:恩惠广泛地布施给万物。
深弘:深远广大。岂:哪里。比寻常具:比起平常的器具或物品。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东海之水日夜不息地奔腾东流,其气势浩瀚而无边无际,浩渺的水势仿佛连日月星辰也无法容纳,它汹涌澎湃地在波涛中翻滚,将一切东西都冲刷到远方,永无止境。诗人以大海作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江河的浩渺无穷。
首联“百川日夜流,浩浩以东注”写大海的广阔无边,百条大河日夜不停地奔流,汇入大海。“浩浩”,形容水势浩大;“东注”,指向东奔流而去。这既是自然景观的真实写照,又暗含诗人对时局动荡、百姓流离的忧患意识。
颔联“环海几万里,不见涯涘处”则进一步写大海的辽阔无际。诗人通过夸张手法,表达了一种强烈的主观感受——尽管大海的面积有几万里宽,但仍然看不到它的边际,这既展示了大海的壮阔,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
颈联“混涵无不容,日月自吞吐”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大海以人类的情感与行为。这里,“混涵”指的是海洋的包容性,“日月自吞吐”则是指大海能够吸收日月的光辉,表现出大海的博大精深。这一联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含哲理,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
尾联“风波任荡潏,贝错极生聚”进一步赞美了大海的壮丽景象。大海的波涛汹涌,无论多么激烈的动荡都能平息下来,而海面上的各种贝类生物也在这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诗人在这里用“贝错”代指各种贝类生物,展现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美好景象。
尾联之后,诗人以“万古长若斯,焉能为量数”作为总结,表达了对自然界永恒不变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憧憬。他希望国家能够像大海一样永续传承、生生不息,不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的独立与尊严。
整首诗通过对大海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与担忧,以及对大自然永恒不变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追求理想、坚定信念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