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诗句】 1. 维我皇考,建树宗藩。 2. 巩固基图,实衍实安。 3. 我有令弟,分封于周。 4. 带砺河山,永孚于休。 5. 孝友之道,称于考妣。 6. 人无间言,以及兄弟。 7. 建文嗣位,信彼憸人。 8. 谗言勃兴,搆弟于屯。 9. 父子羁累,家邦荡析。 10. 欲诬以法,陷之大逆。 11. 维尔嫡长,孔孝且仁。 12. 笃爱其亲,弗顾其身。 13. 陈词恳诉,为父释愆。 14. 言竟弗通
诗句解析及赏析: - “孝子诗” :孝子,指的是孝顺的儿子。孝子诗通常指以孝为主题的诗歌。 逐句翻译与注释: 1. 经言孝有三,能养亦称难。 - 经言孝有三:古代经典中提及的孝有三种表现形式。 - 能养亦称难:能够供养父母也是一种很难做到的事情。 2. 况乃蠲形体,循天得所安。 - 蠲形体:消除身体之苦,可能是指通过照顾父母而减轻他们的负担。 - 循天得所安:遵循自然法则
注释: 1. 赐周世子有燉纯孝歌:这是一首赞颂周朝某位世子(即太子)有純孝的诗歌。 2. 尔则效之,聿骏有声:你应当效法先人,以美好的声誉著称。"聿骏"指的是美好,"有声"意味着声誉卓著。 3. 效法古人,仪刑太祖:你应当效法古人的典范,成为太祖(可能指的是周武王或类似的伟大祖先)的楷模。 4. 永奠宗藩,光华海宇:你将为王室的领土和荣耀做出永久的贡献,使整个国家繁荣昌盛。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述了一位名为勃泥的国王,他的国家位于炎海之地,他以仁爱和正义为治国理念,受到人民的喜爱和尊敬。 诗句“炎海之墟,浡泥所处”描述了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慺慺贤王,惟化之慕”描绘了国王的贤明和对教化的追求。 “导以象胥,遹来奔赴”表达了国王的治理方式和人民的忠诚。 “同其妇子,兄弟陪臣”描绘了国王与民众的关系。 “稽颡阙下
【注释】 事亲:侍奉双亲。色养:指孝子对父母的感情,即《孝经》所说的“孝之始也”,以顺从、爱戴父母为第一义。躬耕:亲自耕作。侍疾:侍奉生病的父母。犹:还是。劬瘁(qú cuì):辛苦劳累。衣不解:因劳苦而衣衫褴褛。乡人:同村的人。仰:敬仰。翟:人名。先生:对人的尊称,相当于老师。【赏析】 这首诗是唐玄宗给孝子翟普林的赠诗,诗中赞扬了其孝顺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 首句写翟普林侍奉双亲的态度
【注释】孟宗(127-147):字恭祖,东汉南阳宛人。少时为书生,后为孝廉。曾隐居于浙江桐庐县的严陵山一带,与母亲相依为命。他的母亲想吃竹笋,但因天寒地冻,笋子无法出土。孟宗就跪在雪地里,用自己的身体暖化冰雪,终于使竹笋破土而出。后母感而动情,以身作则,教儿子读书习文,后来成为名士。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首句写孟宗的孝行,次句写母亲的思笋之情,第三句点出竹林洒泪哀号之事
注释:孟宗的母亲因为吃了笋子而病愈,这完全是为了报答他的孝心。上天的法则是公正的,他的行为不会受到怀疑。只有用这样的方式保存孝心,才能得到阴间和阳间的鬼神支持。 赏析:这首诗通过孟宗为母亲治病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孝道的赞美之情。他认为孝道是天理,是人们应该遵守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追求的价值。同时,他也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只有用这样的方式保存孝心,才能得到阴间和阳间的鬼神支持
【注解】 伯俞:人名,韩伯俞。 泣杖易伤情:指韩伯俞哭泣杖而致伤情。 童稚:年幼的儿童。 知:了解。 爱日诚:对父母的爱。 青简:古代书册用竹简制作,因呈青色故称。此指书信或文章。 芳名:美好的名声。 【赏析】 此诗为唐玄宗赐给孝子韩伯俞(字仲通)的《赐孝子韩仲通二首》之一。 第一首是说韩仲通因为哀伤父母而哭泣得伤心,这在小孩儿中也是知道的。 第二首是说韩仲通的至孝之情是天生的,他因此被朝廷表彰
【注释】: 庐墓:把坟墓建在庐舍旁。 忍冻哀号不可闻:忍受着严寒,发出悲哀的呼号,却听不见声音。 一犬悲号双鹊扰:一只狗悲叫起来,两只喜鹊也受惊而鸣叫。 高风千古播清芬:高尚的品格传扬千古,播下了清香的芬芳。 【赏析】: 这是一首哀悼亲人的七言绝句。诗中表现的是一个孝子对于死去的亲人无限的怀念与哀伤之情。 首句中的“亲亡”表明了诗人对逝去的亲人无尽的悲痛。“庐墓自成坟”
注释:以前因为犯错被鞭打,很多次了。现在面对鞭打却流泪,是因为母亲爱的原因。虽然内心害怕但又想表现的高兴一点。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孝道和家庭情感的诗歌。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过去因为错误多次受到父亲的惩罚,而现在即使面对同样的惩罚也感到悲伤的情景,来强调对父母深深的爱和尊重。他提到,尽管害怕被惩罚,但还是想要表现出开心和快乐,这种矛盾的情感体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矛盾。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