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道中秋月,辉辉向壁端。
预愁夜不见,故向此时看。
桂影才欲转,露华已自寒。
那能如旧日,欢赏到更阑。
诗句释义
1 共道中秋月,辉辉向壁端。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家都说中秋的月亮特别明亮,光芒四溢地照向墙壁上。”共道”表示大家普遍的说法,而”辉辉”则是形容月亮非常明亮。”向壁端”则可能意味着月亮的光芒直射到墙上,形成了明亮的影像。
预愁夜不见,故向此时看。 —— 这里的”预愁”表示预先感到忧愁,可能是由于对中秋节没有看到满月而感到遗憾或失落。”故向此时看”则是在特定的时刻,即中秋节,特意寻找和欣赏月亮。
桂影才欲转,露华已自寒。 —— “桂影”指的是桂花的影子,”露华”则是指夜晚空气中的露水。这两句诗表达了一个场景:桂花的影子刚开始转动,就已经因为露水的寒冷而显得冷清。
那能如旧日,欢赏到更阑。 —— 这里表达了一种对比和怀旧的情绪。诗人感叹无法回到过去的节日,那时人们可以尽情地欣赏月亮,享受中秋的欢乐。”那能”是一种反问的语气,强调了现在的不同。”更阑”是夜晚更深的时候,强调了时间已经非常晚。
译文
中秋时分,我们都说月亮特别亮。
预先忧虑夜中看不到月亮,所以在此时此刻欣赏它。
桂花的影子刚刚旋转,露珠已经带来了寒冷。
怎么能像往日一样,欢赏到深夜?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中秋之夜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不同的感受。诗人通过比较“旧日”和“如今”,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变迁,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怀念。通过描绘桂花的影子和露水的变化,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整首诗简洁而深刻,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思考,引发了读者对生活、时间和美好记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