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春鸠鸣,农事起来早。
仰视天边云,来往田间道。
虹电耀西渚,白日行穹昊。
涧少一线水,田多去年草。
欲犁不得雨,种苗复枯稿。
耕穫恒饥苦,不耕难自保。
伤哉罹此忧,欲从首阳老。
野老望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野老望云》是李时勉的作品,描写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和对自然的观察。
从文学角度分析,《野老望云》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农民面对自然变化时的无奈与辛酸。诗中对农民生活的细致描述,以及他们在自然环境中劳作的场景,都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生活困苦和社会现实对他们的影响。这种对农民命运的深刻揭示,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农民疾苦的理解,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从文化背景来看,《野老望云》的创作背景与作者李时勉的时代密切相关。李时勉生活在明代,这是一个社会矛盾尖锐、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他的诗作多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点,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时代的思考。这种对历史背景的考虑,使得《野老望云》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学作品。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野老望云》采用了简洁而有力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农民在艰苦生活中的坚韧与不屈。《野老望云》中的意象丰富,如“虹电耀西渚”、“白日行穹昊”,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此外,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也被巧妙地运用,如“欲犁不得雨,种苗复枯稿”不仅表达了农民的无奈,也暗示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野老望云》作为李时勉的代表作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深刻的人文关怀,使其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