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寄闻隐鳞

垂垂萝薜满墙头,寂绝藜床雨乍收。
谋事每防山鬼笑,采薪翻剧野人忧。
黄花翠竹生幽思,日淡烟轻作好秋。
郭外寒江流细细,忆君新水共凫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中寄闻隐鳞》是明朝诗人李德学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病中寄闻隐鳞》的作者是明朝的李德学,他的诗作风格独特,擅长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观的感悟。
  1. 诗歌原文
  • 垂垂萝薜满墙头,寂绝藜床雨乍收。谋事每防山鬼笑,采薪翻剧野人忧。黄花翠竹生幽思,日淡烟轻作好秋。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病中所感受到的自然美景与内心世界。从“垂垂萝薜满墙头”到“黄花翠竹生幽思”,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 诗中的“寂绝藜床雨乍收”表达了一种孤独和寂静的感受。而“谋事每防山鬼笑,采薪翻剧野人忧”则透露出一种忧虑和不安的心态。
  • “日淡烟轻作好秋”则是对秋天景色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1. 写作背景
  • 根据现有资料,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并未明确记载,但可以推测是在作者生病期间所作。这为诗增添了一层特定的情感色彩,即在病中感受到的美和思考。
  1. 艺术手法
  • 《病中寄闻隐鳞》在艺术表现上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垂垂萝薜”和“黄花翠竹”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诗人情感的象征和寄托。
  • 整首诗的结构紧凑,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刻画,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无限热爱。
  1. 文化意义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被视为修身养性的重要场所。《病中寄闻隐鳞》所展现的自然之美,不仅是一种审美体验,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 诗中的“黄花翠竹”等元素在中国文化中有特殊含义,代表着高洁和坚韧的品质,与作者追求的内心状态相呼应。

《病中寄闻隐鳞》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抒情诗,它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文化意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和内心感受的真诚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作为明朝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读者细细品味,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