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偶成

老去逢秋鬓已霜,石田茅屋半荒凉。
商声一曲人谁听,疏雨南山豆叶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秋偶成”并非文学作品的名称,而是朱熹的七言绝句《偶成》的标题。该诗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作品,通过切身体会告诫年轻人们珍惜光阴,说明了人生易老、学问难成的道理,增添了劝勉的力量,使得“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题旨得以更深刻地体现。

《偶成》作为朱熹的作品,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朱熹以其敏锐、细腻的笔触,用梦未觉、梧叶秋声等意象,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象化,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他的诗歌常常富含哲理,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使读者在品味诗文的同时,能够领悟到作者的人生观念和处世哲学。例如,朱熹在《偶成》中通过描述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暗示时间如梭,年华易逝,提醒人们要及时把握时间,珍惜当下。

朱熹的《偶成》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其人生哲学的体现。在这首诗中,朱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深刻感悟,告诫年轻人要珍惜光阴,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梧桐叶的飘落、露水的凝结等,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易老的无奈。这种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哲理思考,使得《偶成》不仅仅是一首抒情诗,更是一部寓意深远的人生指南。

《暮秋偶成》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所创作的七言绝句,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易老、学问难成的认识和劝勉年轻人珍惜光阴的思想。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朱熹深邃的哲理思想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