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梦

清霜飞急漏声迟,遥夜孤帏忆别离。
幽梦欲成明月去,却凭何处照相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闺梦》是明代诗人朱无瑕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朱无瑕,字泰玉,是明朝南京人。他自幼学习歌舞,举止谈笑风流蕴藉。万历三十七年,秦淮有社集会天下名士,无瑕的诗作一出,让众人自惭形秽,时人甚至将他比作马湘兰。这种才华横溢的背景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动力。
  2. 诗歌原文:《闺梦》全诗如下:清霜飞急漏声迟,遥夜孤帏忆别离。幽梦欲成明月去,却凭何处照相思。
  3. 主题思想:该诗通过描绘主人公深夜独处、思念远方亲人的情境,深刻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和个人情感的限制,以及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4. 艺术风格:朱无瑕的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清霜飞”、“急漏声”等自然景象的描写,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特别是最后两句“幽梦欲成明月去,却凭何处照相思”,更是以明月为媒介,表达了对爱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5. 文化影响:尽管朱无瑕的诗作在当时并未引起广泛关注,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却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明清时期的戏曲和小说,如《春闺梦》京剧版本,其诗意被巧妙地融入戏剧情节之中,使得诗歌的情感得以更加生动地传达给观众。
  6. 现代价值:在当代,虽然诗歌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但人们对情感表达的需求和审美追求仍然没有改变。因此,朱无瑕的《闺梦》不仅是对古代诗歌艺术的一种传承,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寄托和文化认同。
  7. 启示意义:通过对《闺梦》及其类似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现代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启示。例如,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平衡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如何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复杂的情感体验等。

《闺梦》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作者朱无瑕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