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寄友人 其三

江边吾欲荡兰舟,雨雨风风殊未休。
纵有芙蓉芳可采,不如相逐大江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感怀寄友人 其三》是明代诗人李孙宸创作的一首抒情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景:

  1. 诗人简介
  • 生平:李孙宸(?—1629年),字伯阳,福建莆田人,明代著名诗人。他在明代文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以擅长写景和抒情诗闻名。李孙宸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 作品特点:李孙宸的作品多采用五言绝句的形式,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哲思。他的诗歌不仅在形式上追求工整,在内容上也力求内涵丰富,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1. 诗词原文
    江边吾欲荡兰舟,雨雨风风殊未休。纵有芙蓉芳可采,不如相逐大江流。

  2. 诗词赏析

  • 意境描绘:首句“江边吾欲荡兰舟”勾勒出一幅静谧的画面,诗人站在江边,想象着划动兰舟,与江水为伴,表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第二句“雨雨风风殊未休”则转折到风雨交织的景象,暗示人生的多变和无常。
  • 情感抒发:第三句“纵有芙蓉芳可采”中,芙蓉象征美好与高洁,诗人虽然欣赏这些美好,但并不执着于短暂的欢愉,表达了超然物外的情怀。最后一句“不如相逐大江流”则是全诗的升华,诗人选择了一条更为宽广的道路,寓意着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

通过了解《感怀寄友人 其三》的背景和具体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李孙宸以其精湛的技巧和深邃的情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品鉴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