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阁频临入紫霞,凭阑极目渺无涯。
天连瀚海三千里,烟锁吴城十万家。
南北舟航摇落日,高低丘陇接平沙。
老僧不管兴亡事,安坐蒲团课《法华》。
题虎丘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虎丘壁》是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陈恭尹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还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深刻感悟。
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题虎丘壁》具有明显的绘画美。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虎丘山色苍茫的景象,以及由此延伸至整个南方地区的宏大视角。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的表现方式,使得诗歌不仅停留在表层的审美体验上,更深层次地触及了人们对历史变迁和时代沧桑的感受。
从主题内容上看,《题虎丘壁》涉及了诗人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多重思考。通过对吴王霸业的追忆与对战争带来的创伤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的哀思。诗中的“南国干戈”暗喻了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而“西风刀剪美人心”则揭示了战争背后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不公。这些主题反映了诗人对时代背景和个体命运的关注,以及他对于社会变革的深切期望。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考虑,《题虎丘壁》作为明代诗歌的一个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它不仅是研究明朝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同时也是了解当时社会风俗和人们心理状态的窗口。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古人在面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时所表现出的复杂情感和深沉思考。
《题虎丘壁》是陈恭尹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创作的杰作,无论是其艺术表现手法、主题内容的深度,还是其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都使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这首诗不仅让读者能够领略到诗人的艺术风采,还能让人深思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以及个体与国家命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