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阁频临入紫霞,凭阑极目渺无涯。
天连瀚海三千里,烟锁吴城十万家。
南北舟航摇落日,高低丘陇接平沙。
老僧不管兴亡事,安坐蒲团课《法华》。

【题虎丘壁】

梵阁频临入紫霞,凭阑极目渺无涯。

天连瀚海三千里,烟锁吴城十万家。

南北舟航摇落日,高低丘陇接平沙。

老僧不管兴亡事,安坐蒲团课《法华》。

注释:梵阁频频靠近紫霞,站在栏干上极目远望一片无垠。天空与大海相连延绵三千里,烟雾缭绕笼罩着苏州的百万人家。南北水路船只在落日余晖中摇曳,高高低低的丘陵山岗连接着平沙。老僧不关心国家兴亡,安心坐在蒲团上讲授《法华经》。

赏析:

这首七绝描绘了虎丘的壮丽景色和古刹宁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佛教文化的崇敬。

首句“梵阁频临入紫霞”,以梵阁(寺庙)作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寺庙临近紫霞的景象。紫霞通常指的是美丽的云霞,这里用来比喻寺庙的庄严和美丽。

颔联“天连瀚海三千里,烟锁吴城十万家”则进一步描绘了虎丘周围广阔的自然景观。这里的“天连瀚海”形容天空辽阔无边,与茫茫的海洋相接;“烟锁吴城”则形容烟雾弥漫的江南古城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描绘出一种宏大而深远的自然意境。

颈联“南北舟航摇落日,高低丘陇接平沙”则转入对虎丘周边水域和陆地的描述。这里既描绘了江上的船只在夕阳下摇曳的景致,也刻画了岸边的山丘与沙滩相接的景象。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尾联“老僧不管兴亡事,安坐蒲团课《法华》”则是对虎丘古刹中的一位僧人的描写。虽然世事变迁,但他似乎并不关心这些琐事,而是安心地坐在蒲团上,专心地讲授《法华经》。这里的“老僧”象征着超脱世俗、心如止水的修行者形象。

整首诗通过对虎丘自然景色和古刹氛围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祥和的画面。同时,通过对比描绘出自然景观的宏伟与古刹环境的幽静,以及僧人的超然物外,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