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岳遥瞻势巳雄,河流入望更无穷。
群山总出三峰下,众水同归九曲中。
绝塞衣冠通上国,行人车马入新丰。
汉家陵邑依然在,拟赋西都恐未工。
登王孙亭望华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王孙亭望华岳》是明代诗人朱应登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首先来看诗的原文。“华岳遥瞻势巳雄,河流入望更无穷。”这两句诗描绘了华山的雄姿英发,其巍峨壮观,令人心旷神怡。同时,诗人通过“河流入望更无穷”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大自然无尽美景的赞美和向往。接下来,“群山总出三峰下,众水同归九曲中。”这两句则从空间的角度进一步扩展了诗歌的意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华山脚下的群山,以及流经其间的众多支流,形成了一幅山水相连、相得益彰的画面。而“绝塞衣冠通上国,行人车马入新丰”这两句诗,则将读者的视角引向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在这里,诗人不仅描绘了华山与外界的联系,还通过这种联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开放。最后,“汉家陵邑依然在,拟赋西都恐未工。”这两句则是诗人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诗人通过对比华山的历史遗迹与现代景象,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登王孙亭望华岳》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情感和哲理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朱应登的诗歌才华,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关于自然、历史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