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昧所钦,见客随谐嬉。
良朋久寂寥,十载惟君知。
把袂执素手,欢悰不自持。
人事忽生变,与君长别离。
膏车岐路侧,欲发更迟疑。
虚名夏厨蝇,短景朝华枝。
两心各相许,脉脉无一词。
浊泥愧清尘,何以备驱驰。
盟言愿有终,白首以为期。
赠别黄子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别黄子和》是朱应登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朱应登是明代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风格高古,被誉为“十才子”之一,与李梦阳、何景明齐名。他的作品以盛唐为宗,格调高雅且充满古典美。
诗作原文:《赠别黄子和·举世昧所钦》全文如下:
举世昧所钦,见客随谐嬉。
良朋久寂寥,十载惟君知。
把袂执素手,欢悰不自持。
人事忽生变,与君长别离。
膏车岐路侧,欲发更迟疑。
虚名夏厨蝇,短景朝华枝。
两心各相许,脉脉无一词。
浊泥愧清尘,何以备驱驰。
盟言愿有终,白首以为期。诗作鉴赏: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感慨。诗中“举世昧所钦”,表达了诗人对社会认知的困惑和对知己的珍视;“见客随谐嬉”,则描绘了与朋友相见时欢乐融洽的场景。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朋友的离去,诗人感到孤独和失落,“人事忽生变”暗示了不可抗力的社会变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最后两句“两心各相许,脉脉无一词”更是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表达了对无法用言语表达情感的无奈。整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经历,也触及了普遍的人际交往问题,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朱应登的《赠别黄子和》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作,同时也是对人性、友情和时代变迁深刻思考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在文学上的独特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