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横塘放舟宿渔浦作

清晨发横塘,日暮宿渔浦。
清川何悠悠,林木澹回互。
众山春气鲜,远近发烟溆。
鸡鸣过村舍,鸟落荡洲渚。
落日照富阳,潮声散如雨。
兹行涉清境,人事惜多阻。
孤舟抱风疾,薄暮江气苦。
前程问舟人,形胜卧中数。
遥忆越王山,莽莽空怀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横塘放舟宿渔浦作》是明代诗人朱长春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朱长春,字大复,浙江乌程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曾任常熟阳信等知县,官刑部主事。他的作品以诗歌见长,尤擅长写景抒情,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1. 诗作原文
    清晨发横塘,日暮宿渔浦。
    清川何悠悠,林木澹回互。
    众山春气鲜,远近发烟溆。
    鸡鸣过村舍,鸟落荡洲渚。
    落日照富阳,潮声散如雨。
    兹行涉清境,人事惜多阻。
    孤舟抱风疾,薄暮江气苦。
    前程问舟人,形胜卧中数。
    遥忆越王山,莽莽空怀古。

  2. 诗作赏析

  • 意境描绘:《自横塘放舟宿渔浦作》通过描绘清晨与黄昏时分的景色变化,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诗中的“清川”、“林木”等自然元素,不仅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旅途中所见所闻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情感体验。尤其是在描述夜晚孤舟时的“薄暮江气苦”,更是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辛酸。
  • 文化内涵:诗中的“遥忆越王山”,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也蕴含着对家乡和故乡的深深眷恋。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更是一部充满深情的文学作品。

朱长春的这首诗作《自横塘放舟宿渔浦作》不仅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美景的诗,更是一种情感与自然交融的独特表达。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后人细细品味与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