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树亭诗

山有嘉树,油然发荣。
岂不欲静,风挠之鸣。
我思我亲,颜猊日改。
子欲养之,亲不子待。
呜呼噫嚱,孔怀孔悲。
山高海深,孰堪喻之。
内而九藏,外而四体。
皆亲之枝,同一根柢。
根既拨矣,而枝独存。
夙夜哀号,莫达九原。
白杨萧萧,泉扃夜閟。
我亲我思,得无蕉瘁。
亲不可见,音容是求。
求之不得,血泪交流。
作亭墓隅,是曰风树。
仰之瞻之,心焉孔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风树亭诗是明代诗人宋濂创作的一首古诗,该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以下将从多个角度深入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深具影响力的学者,对后世的文学和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山有嘉树,油然发荣。岂不欲静,风挠之鸣。我思我亲,颜猊日改。子欲养之,亲不子待。呜呼噫嚱,孔怀孔悲。山高海深,孰堪喻之。内而九藏,外而四体。皆亲之枝,同一根柢。根既拨矣,而枝独存。夙夜哀号,莫达九原。
  • 翻译:山上有树木茁壮成长,它自然地生长着。难道我不想安静下来吗?可是风吹得它不停地发出声音。我想到我那亲爱的父亲,他的容颜一天天变得憔悴。你还想抚养他,可他却不再需要你的照顾了。唉!这真是令人悲伤啊。大山高入云霄,大海深邃无边,谁能说得清这一切呢?我的体内藏着九窍,我的体外有四肢,它们都是父母的血脉,都是同一根生命之根。现在,这根已经拔除了,但那枝仍然独自存在。我日夜悲哀,不知怎样才能到达九泉之下。
  1. 赏析与注释
  • 此诗通过描绘山树的自然生长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父母衰老、离去的深切哀悼。诗中的“风挠之鸣”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风声如何打扰了树的生长,象征着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内心的不安。
  • “岂止欲静,风挠之鸣”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环境的渴望,以及因外界干扰而产生的无奈和哀叹。
  • 诗中多次使用“哀”字,如“哀号”、“哀伤”,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悲痛之情。
  • 最后一句“孔怀孔悲”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即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怀念和无法言说的悲伤。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风树亭诗》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了解,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眷恋,也能够体会到诗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与执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