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怪底成蜂衙,官寺为有南园花。
寺之土脉接钟阜,厥壤上上肥无沙。
春风谁倡洛阳会,秋浦独任韩湘家。
支撑苇薄扺帘幕,露重最爱低枝斜。
人云芍药可近侍,勃勃方努珊瑚芽。
损乎足者益两翼,散地固合多名葩。
大将诗坛逐鹿急,受降未有呼韩耶。
预恐喧哗设酒史,毛举正幸毫釐差。
司败司空皆少饮,是日老颊犹生霞。
兰亭修禊舞雩咏,去千载后今非邪。
我狂手脚喜欲旋,僚佐礼数宜其加。
作意吾杯徐料理,醒酒且进诸公茶。
仙童忽奏步虚曲,啄木慢搅黎园琶。
庖人罢祀来执炙,小鲜适口何曾奢。
劝客称能让秋浦,客起便走前门遮。
九十风光弹指顷,莫教春远又天涯。
太常牡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太常牡丹》是明代诗人吕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研究明代诗歌和牡丹文化的珍贵文献。下面详细解读这首诗:
作者背景:吕㦂是明代的著名诗人,其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和人文情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诗歌内容:《太常牡丹》描绘了一幅春日里的南园牡丹盛开的美丽画面,通过对牡丹花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诗句“耳边怪底成蜂衙,官寺为有南园花。”生动地刻画了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的景象,以及官寺旁盛开的牡丹花。
艺术特色: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意境。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使诗歌既有形象的画面感,又富含哲理的思考。
文化意义:《太常牡丹》不仅是一首描绘牡丹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它体现了明代诗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细节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和精神追求。
《太常牡丹》不仅以其优美的诗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以其背后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