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㦂
诗句原文 腊近都称瑞,民贫益解纷。自然生喜气,不厌对寒云。 译文解释 腊月将近时,人们都称赞这是一年的好兆头;由于百姓贫困,社会矛盾得到了缓解。天气寒冷,自然万物都充满了喜悦的气息,人们并不讨厌这样的寒风。 诗词注释 1. 腊近:指农历十二月,即腊月。 2. 瑞:吉祥的征兆。 3. 贫:贫穷。 4. 益:更加。 5. 解:解决。 6. 生:生长,发展。 7. 喜气:高兴、喜悦的气氛。 8.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诗人送别好友时有感于世态炎凉,故作此诗。全诗四联。 “不有山农𨗳我前”是第一句,首联起笔点题。“游庐江冶父寺”是第二句,颔联对偶写景,以景结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人间旧历将僧腊,松上欹巢是鹤年。”这是颔联的后半部分,颈联紧承颔联而来,诗人借景抒怀,抒发了朋友离别后的感慨之情。颈联“人间旧历将僧腊,松上欹巢是鹤年”意思是:在人世间已度过许多岁月
滁阳对雪用杜韵 其二 野雪迷深巷,山亭望醉翁。 欹斜临涧竹,历乱绕檐风。 肩耸诗成瘦,颜衰酒与红。 客来从我腊,欢洽愧囊空。 注释: 1. 滁阳:今安徽省蚌埠市南郊一带。对雪:即对雪景。用杜韵:用杜甫的诗韵。 2. 迷:笼罩。 3. 山亭:在山顶上建的亭子。 4. 仄(xié):倾斜。 5. 历乱:纵横交错。 6. 肩耸:形容肩膀高耸,像人一样高大。 7. 颜衰:容颜衰老
天寒夜卧 雨久当成雪,天寒不肯明。 注释:天冷得连雨水都结成了冰(即“成了雪”);天气寒冷,连星星也懒得露面(即“不肯明”)。 译文:雨水久聚不化,终于凝成了雪,天气这么冷,星星也懒得出来放光。 赏析:诗的首句写冬日的阴冷,次句写夜晚的清寂,两句对仗工整,意境凄迷。第三联是全诗主旨所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第四句点明主题,表达了自己无闻老死官场的悲愤之情。最后一句抒发了归隐田园的愿望。
诗句如下: 官寺不携家, 疏梅向我花。 达生从塞马, 知倦愧昏鸦。 接下来是该古诗的翻译: 在官寺中没有携带家人,而是独自欣赏疏落的梅花。 达到人生的巅峰就像驰骋于边疆的战马,而知道疲惫时却像黄昏归巢的乌鸦一样。 春去冬来,时光易逝,腊月已过春光逼人,寅时斗柄斜指。 酒宴未尽,我已醉意朦胧,归梦萦绕天涯。 关键词注释: - 官寺:古时指官署或官府,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安静的地方。 - 疏梅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有形知有化,无愧仰无穷。 - 有形: 指物质形态的存在。 - 知有化: 认识到事物的变化和消亡。 - 无愧: 不感到愧疚或羞愧。 - 仰无穷: 仰望无限的可能性或未来。 2. 书与家人绝,身随国步终。 - 书与家人: 指作者与亲人隔绝,无法相见。 - 身随国步终: 形容随着国家的命运终结而结束生命。 3. 大名寰宇满,至宝劫灰同。 - 大名: 伟大的名声。 -
【注释】 龟蒙茶灶:指隐居的诗人陆龟蒙。茶灶:指陆龟蒙的住所。太白酒船图:指陆龟蒙的画卷。雨气能消暑:雨水滋润,可以消除夏日的炎热。秋容已满湖:秋天的景象已经充满了湖水。稻香农望足:稻田里传来了稻谷成熟的香味,农民们盼望丰收。僧定梵音无:僧人静坐禅修,听不到梵音。招要:即招要寺,位于今江苏宜兴境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作者用杜少陵韵作诗来回答包甥忠的诗题
徐氏古溪草堂 家在金溪住古溪,今人知胜昔人迷。 未将门地夸江左,已觉风流过瀼西。 一棹清寒归后晚,数峰连影向前低。 区区结网心长有,何日鸳湖学稳栖。 注释与赏析: 1. 诗篇解读: - “家在金溪住古溪”:诗人自述其家族居住在靠近古溪的地方,这里的环境或许宁静而宜人,适合居住和创作。 - “今人知胜昔人迷”:表达了对过往时代的怀念,以及现代人相比古人更加懂得欣赏和珍惜当前的生活。 -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送方参议之浙藩: - 这句描述了诗人正在为一位名叫方的参议举行饯别宴。"浙藩"指的是浙江地区,即现在的浙江省。 2. 湖山开省壮东南: -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浙江(湖山)的景色和繁荣景象的赞美。"开省"意味着开放的行政区划,这里特指浙江。"壮东南"则形容这里的自然风光和经济发展都很壮观。 3. 君自司农拜少参: - 这句话中的“君”指的是方参议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篇背诵和默写与赏析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如本题要求“注意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然后结合具体诗句理解其意思,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的关键词有调元、家贫、僦屋等。 【参考译文】 我寄居在别人的房子中尚未安家,已经希望过一个闲官的生活而不满足于做余事。 风静了屋内积聚了很多灰尘悬在窗上,雨水深重荒草中的菊花卧倒在台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