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㦂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明确所给诗句的含义,然后结合注解和注释进行分析,注意要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整首诗的意境进行分析。“生向平城扰扰时,太平游宦得归迟”意思是:我生于战乱纷扰的时代,如今却能安享太平之世而游宦归乡。“治聋社酒分邻父,含笑山花作侍儿”意思是:治理聋病的药酒分赠邻里父老,含笑的花朵像小侍儿那样簇拥在身旁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一位退休回到家乡的南京参赞机务上司马时所作。诗中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其人生经历的感慨。 第一句“铜柱蛮烟扫穴空”,意思是说在铜柱(地名)一带,曾经的战火已经平息,留下的只是一些废墟和烟雾。这句诗描绘了战后的荒凉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二句“旧邦机务属元功”,意思是说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一位英勇的官员(元功),他为国家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诗句释义 1 芹:一种植物名,即芹菜。 2. 土膏淑气渐舒扬:指春天到来时土地回温,草木开始生长的清新气息。 3. 芽茁鲜新半尺强:形容植物嫩芽长出,新鲜而有力。 4. 生菜盘中春日荐:比喻春天的食物新鲜可口,常用于宴请客人。 5. 青泥坊里野人将:描述一个简陋的场所,可能是一个乡村或山野的地方。 6. 水占此物知凫暖:通过观察水中的物体来感知水温,这里的“凫”可能指的是鸭子,暗示水温适宜。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通读全诗,了解诗意,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诗句,展开联想,按要求作答。“闰馀重此上元宵”,意思是说在闰年的时候,我们又迎来了元宵节。“两度华灯不厌烧”,意思是说我们又是两次欣赏了华美的灯光。“百年万事都行素”,“行素”指做平常的、朴素的事情,即过平常的日子。“一刻千金也自消”,意思是说即使是一眨眼的时间,也是非常宝贵的
池湾沈一之的大云姚惟诚两生携酒庆余生辰 五十年前禄重叨,病来非衒乞身高。经 一经门户今空老,二顷田庐半不毛。风 风飏茶烟萦素鬓,藓乘梅雨上绯袍。馀光潦倒贪杯酒,适兴诗篇谢与陶。 【注释】: 1. 五十年前禄重叨,病来非衒乞身高。 2. 经:门。 3. 经门户今空老,二顷田庐半不毛。 4. 风:吹起。 5. 风飏茶烟萦素鬓,藓乘梅雨上绯袍。 6. 馀光潦倒贪杯酒,适兴诗篇谢与陶。 7. 与:助词
喜雨 众道西成望已无,赖天时刻救焦枯。 雷行催滴将军马,电笑疑投玉女壶。 新涨汪洋如素练,晚荷倾泻总明珠。 老夫更为农家喜,逐妇林鸠且未呼。 注释: 1. 众道西成望已无,赖天时刻救焦枯:众说纷纷,都盼望着西边的庄稼成熟,但如今已经没有希望了。赖天时刻救援焦枯的田地。 2. 雷行催滴将军马,电笑疑投玉女壶:雷声轰鸣,仿佛催促着将军的马奔跑;闪电划破夜空,犹如玉女手中的壶倾倒而出。 3.
诗句解释: 1. 送海盐秀雪江除僧会还邑寺之天宁。 - “海盐”指的是浙江省海盐县,“秀雪”可能是指当地的自然景色或某种美丽的景象,“江除”可能是对某个地名的简称,“僧会”是僧人的名字,“邑寺”即县城的寺庙,“天宁”则是该寺庙的名称。 2. 作诗为爱无僧气,捧檄其如有宦情。 - “作诗”和“捧檄”都表示创作诗歌的行为,“无僧气”意味着诗人在写诗时没有僧人的那种清静、超脱的气质
汤汝威归自海上示余以诗,次韵答之。 依依红蓼带苍蒹,秋老空山爽气添。野服闲行无障碍,宵钟净土信庄严。 酒赊寺外停供茗,芋剥盘中略点盐。前昨坐怀归棹远,灯花晴雨为君占。 注释:1. 依依红蓼带苍蒹:指秋天的景色。2. 爽气添:清爽的气息增添了。3. 野服闲行无障碍:穿着朴素的衣物自由自在地行走。4. 净土:佛教用语,指清静无染、纯净无瑕的地方。5. 灯花:指灯笼上的花纹。6. 晴雨:天气晴朗或下雨
这首诗是唐代文人李益所作的,全诗如下: 五马难遮感邑人,恩迁先已梦刀频。 寄梅驿使今千里,望蜀乡关仅一旬。 湖水鸳鸯当别酒,山城鹦鹉解调春。 斯民直道无南北,更愿吾侯抚字新。 注释: 1. 五马难遮——指地位高贵的人难以阻挡或阻止。 2. 恩迁——恩惠的转移或提升。 3. 寄梅驿使——指寄送书信的使者。 4. 湖上鸳鸯——比喻夫妻或情侣。 5. 山城鹦鹉——指诗人所在地的山城市。 赏析:
竹坡 向阳不种邵平瓜,长坂风披翠色斜。 好事有人常径造,食贫无肉也清嘉。 篱防屐齿伤新笋,雨泻滩声走白沙。 谁扫鹅溪绢中墨,为传群玉影交加。 注释:竹坡:指竹林中的小路。邵平瓜:相传西汉初年,淮阴侯韩信曾被封为楚王,他曾经从百姓手中买下一块地,在这块地上种下了一颗大瓜,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邵平瓜”。向阳不种邵平瓜:意思是说,即使是向阳的方向也不种下邵平的那块土地。长坂风披翠色斜:长坂是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