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栾城

行人问井邑,古迹自春秋。
祠宇仍栾氏,风烟接赵州。
清霜侵病骨,远树动乡愁。
十载曾偕计,今来忆旧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经栾城》:苏辙散文的韵味与哲思

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辙所著《经栾城》,作为他的诗文别集,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部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还蕴含了其深邃的思想和哲理。

苏辙,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以“文章冠绝天下”而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极高的评价,并影响了后世。

《经栾城》作为苏辙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了他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从书中我们不难发现,苏辙的散文风格独特,既有文言文的典雅,又不失白话文的流畅。他对世事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通过文字表达了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苏辙的文学作品多涉及社会问题和个人情感,如他在《经栾城》中探讨的治河政策和对友人的怀念等主题,都显示出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通过对《经栾城》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苏辙的文学才华,更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经栾城》不仅是研究北宋文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了解宋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经栾城》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现了苏辙个人的文学成就,也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的文化面貌和文人的思想状态。通过研读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