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书事 其七

去年赈济仰官储,今岁官储半粒无。
捕得海鲜将换米,可怜孤溆遇强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福安书事 其七》是明朝何乔新的一首古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具体细节尚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民众生活困境。下面将进行更深入地探讨:

  1. 诗人生平与创作背景
  • 何乔新(1506—1582),字廷用,号震甫,明代官员,以直言敢谏著称。他在官场上多次直言进谏,因触怒权贵而屡遭贬谪,最终辞官归隐。
  • 《福安书事 其七》可能是在何乔新任官期间或归隐后所作,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个人情感的体验。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去年赈济仰官储,今岁官储半粒无。捕得海鲜将换米,可怜孤溆遇强徒。
  •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去年赈济仰官储,今岁官储半粒无。捕得海鲜将换米,可怜孤溆遇强徒。
  •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政府虽然有赈济政策,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出现了官府储备粮不足的情况。
  1. 文学价值与社会影响
  • 《福安书事 其七》作为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它展示了诗人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 该诗在后世受到关注和研究,不仅是因为它的艺术成就,也因为它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福安书事 其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明朝晚期的社会现实,体现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