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棺山霭霭,沔水波溶溶。
中有武侯庙,栋杗亦崇崇。
念昔炎祚微,诸藩务争雄。
吉利据全魏,仲谋擅江东。
斯人伊吕俦,长啸草庐中。
英英高皇胄,志欲芟群凶。
徘徊襄汉间,孰与同其功。
一闻卧龙名,三顾礼益恭。
从容决大计,鱼水欣相逢。
首结孙氏好,再摧曹氏锋。
益梁既归命,滇巂亦乘风。
遂令寰宇内,重视炎光红。
天意苦难谌,大星陨长空。
超然谢氛浊,归觐永安宫。
历观百世下,孰能蹈其纵。
有谡孰肯戮,有正孰能容。
公道未必布,忠益未必从。
九原不可作,孰为人中龙。
庙貌在兹邑,声光赫无穷。
嗟予生已晚,仰止常忡忡。
朗诵出师表,慨然泪沾胸。
过诸葛武侯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诸葛武侯庙》是明代诗人何乔新的诗作。这首诗描绘了诸葛亮的庙宇和其所处的环境,通过对武侯庙建筑与历史的描写,表达了对诸葛亮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下是这首诗:
- 作者介绍:
- 何乔新,字廷秀,号椒丘,江西广昌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以诗歌见长。
- 何乔新在景泰五年中进士,后来被任命为南京礼部主事。
诗歌原文:
石棺山霭霭,沔水波溶溶。中有武侯庙,栋杗亦崇崇。念昔炎祚微,诸藩务争雄。吉利据全魏,仲谋擅江东。斯人伊吕俦,长啸草庐中。英英高皇胄,志欲芟群凶。徘徊襄汉间,孰与同其功。一闻卧龙名,三顾礼益恭。从容决大计,鱼水欣相逢。首结孙氏好,再摧曹氏锋。益梁既归命,滇巂亦乘风。遂令寰宇内,重视炎光红。天意苦难谌,大星陨长空。超然谢氛浊,归觐永安宫。历观百世下,孰能蹈其纵。有谡孰肯戮,有正孰能容。公道未必布,忠益未必从。九原不可作,孰为人中龙。庙貌在兹邑,声光赫无穷。嗟予生已晚,仰止常忡忡。朗诵出师表,慨然泪沾胸。诗歌鉴赏:
- 诗中“石棺山霭霭,沔水波溶溶”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肃穆的氛围。
- “中有武侯庙,栋杗亦崇崇”一句,通过对比庙宇的雄伟与周围环境的静谧,突显了武侯庙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价值。
- “念昔炎祚微,诸藩务争雄”,这里反映了三国时期群雄并立、国家分裂的局面,暗示了诸葛亮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所面临的复杂局面。
- “一闻卧龙名,三顾礼益恭”表达了刘备三顾茅庐,尊诸葛亮为相国,共同策划天下的故事。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也体现了他忠诚于国家的精神。
- “从容决大计,鱼水欣相逢”则进一步强调了诸葛亮在刘备身边所展现出的高超智慧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以及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 “天意苦难谌,大星陨长空”这两句反映了天命无常,诸葛亮虽然英年早逝,但其一生的事迹和贡献却永远被后人铭记。
- “超然谢氛浊,归觐永安宫”表达了诸葛亮在完成北伐大业后,回到故乡永安宫,享受平静生活的愿景。
- “历观百世下,孰能蹈其纵”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诸葛亮精神的传承和发扬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诸葛亮不朽业绩的认可和尊重。
- 诗歌情感:
- 诗人通过对武侯庙的描绘,表达了对诸葛亮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 诗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英勇和才智,以及对国家大事的贡献,展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高度赞扬。
- 整首诗歌洋溢着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三国时期英雄豪杰的怀念之情。
- 诗歌风格:
- 这首诗采用了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对仗的工整。
- 同时,诗歌也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思考,使得作品更具个性和感染力。
- 诗歌影响:
- 这首诗在明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研究诸葛亮的重要文献之一。
- 许多学者和文人在研究和创作诗歌时,都会引用这首诗中的诗句和意象,以此来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过诸葛武侯庙》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诸葛亮生平事迹的赞颂,更是对他崇高品德和伟大功绩的缅怀。它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强烈的爱国情怀,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