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萱草 其二

瞻彼萱草,其叶四垂。
顾諟晤对,秩秩其仪。
我思古人,跬步弗遗。
先意承志,念兹在兹。
不见是图,毋敢斁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瞻彼萱草 其二’是明代诗人何维柏创作的一组四言古诗。该诗描绘了萱草的叶子低垂,象征着对古人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古人行为的模仿与学习。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内容
  • 主题表达:“瞻彼萱草”在《诗经》中多用来比喻思念或怀念远方的人或事。何维柏通过“其叶四垂”这一形象,不仅传达了对古人的敬仰和思念,也暗示了对传统美德的传承和遵循。
  • 象征意义:萱草作为母亲的象征,其低垂的叶子代表了母爱的深沉与伟大。诗人通过对萱草的描写,寓意着对先人的尊重和对孝道的推崇。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何维柏(嘉靖十四年进士),曾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最终被罢官。他的官场经历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矛盾和问题。
  • 时代背景:明朝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文人常常以诗歌来表达对时局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何维柏的这首诗可能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反思。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何维柏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通过重复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如“瞻彼萱草,其叶四垂”与“不见是图,毋敢斁斯”的反复使用,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情感更加强烈。
  • 文化内涵: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美德的赞美,也蕴含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通过对古人行为的模仿,诗人展示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对道德规范的追求。
  1. 影响评价
  • 后世反响:何维柏的这首诗虽然在生前并未受到广泛的认可,但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使其成为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献。
  • 学术价值:对于研究明代的文化、社会以及诗歌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思想观念,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明代文化的窗口。

‘瞻彼萱草 其二’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本历史的书页,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