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山访沈天士

敝缊过城市,谁能识汝贤。
今人薄古道,我辈但相怜。
傲骨难谐俗,奇穷敢怨天。
何如天上月,缺久又重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赭山访沈天士》是明代诗人何绛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详细地探讨: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何绛,字子昂,号紫阳山人,明代著名诗人,他生活在明朝时期,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在文坛上享有盛名。
  • 诗歌风格:何绛的诗歌多采用传统的五言、七言形式,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他的诗作不仅体现了个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也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敝缊过城市,谁能识汝贤。今人薄古道,我辈但相怜。傲骨难谐俗,奇穷敢怨天。”这几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和道德价值的尊崇,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现代社会中人们行为准则的失望情绪。
  • 译文:破旧的布衣穿越繁华的城市,谁能识别你的美好?如今之人轻视古代的道德,我们只是相互怜悯。你的傲骨难以融入世俗,奇特的生活让你敢于抱怨苍天。
  1.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何绛通过简洁的言辞传达了深沉的情感,他对古代道德和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但通过寥寥数笔勾勒出的意境却十分丰富,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美的享受。
  1. 主题深意
  • 对古道的尊崇:诗人通过对比“今人薄古道”,表达了对古代道德标准的坚守与推崇。
  • 对现实的不满:通过对现实社会中人们行为的批判,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1. 历史影响及评价
  • 历史地位:《赭山访沈天士》是何绛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后世评价:许多学者和读者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何绛高洁的品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明代诗歌宝库中的珍贵之作。

《赭山访沈天士》不仅是明代诗歌中的一朵奇葩,更是值得深入品味的经典之作。它通过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一个既真实又理想化的世界,让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