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未冬登岱岳 其二

八荒迢递望中收,片石低看昼夜浮。
汉畤金章秋色冷,秦松御帐雨声愁。
星躔半绕云岩出,海水平悬日观流。
仙骨莫怜丹灶远,乘风直欲度沧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癸未冬登岱岳·其二》是明朝吴同春创作的。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其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深邃思考。下面将具体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吴同春,明代诗人兼书法家,他的诗歌和书法作品在当时都享有盛誉。吴同春的作品往往流露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这在《癸未冬登岱岳·其二》一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 艺术成就:吴同春的作品中,山水描写尤为突出,他能够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泰山的壮丽景色,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1. 诗句原文与翻译
  • 原文:八荒迢递望中收,片石低看昼夜浮。汉畤金章秋色冷,秦松御帐雨声愁。星躔半绕云岩出,海水平悬日观流。仙骨莫怜丹灶远,乘风直欲度沧洲。
  • 译文:在辽阔的八方之中,我放眼望去,尽收眼底。泰山的石头在日夜之间轻轻浮动。汉畤的金章显得秋天的颜色冷清,秦松的御帐被雨水的声音所困扰。星宿的光环围绕着云岩山而出现,海水的水平线悬挂在日观流的上方。不要怜悯我的仙骨远在丹灶之处,我要乘着风直接渡过沧海之洲。
  1. 作品赏析
  • 意境描绘:吴同春通过对泰山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幅壮阔的自然画卷。诗中的“八荒”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的无限遐想;“片石”,“日观流”等细节描写,则生动地勾勒出了泰山的雄伟与神秘。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感受,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之中,使得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无论是对秋天景色的描述,还是对风雨声的描写,都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喜爱。

《癸未冬登岱岳·其二》不仅展现了吴同春卓越的文学才能,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明代文人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悟和赞美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