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三日归草堂

日日矶头把钓竿,芦花如雪舞漫漫。
新炊鸡黍堪赊月,旧著羊裘可蔽寒。
山色四围低野渡,泉声一带落飞湍。
从今茅屋归迟得,莫道风波行路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二月初三日归草堂》是明代诗人吴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吴槡,字汝震,与张公里、王宾父、三先生和嘉则中父等名士并称为“处士”。他的诗作在当时享有盛誉,被尊为词家宿老。
  1. 诗歌原文
    日日矶头把钓竿,芦花如雪舞漫漫。
    新炊鸡黍堪赊月,旧著羊裘可蔽寒。
    山色四围低野渡,泉声一带落飞湍。
    从今茅屋归迟得,莫道风波行路难。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 情感表达:通过对冬日钓鱼、烹饪美食、欣赏自然景观等场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和内心的平静。
  • 艺术特点: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十二月初三日归草堂》不仅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鼓励人们珍惜平凡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以平和的心态去感受世界的美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