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矶头把钓竿,芦花如雪舞漫漫。
新炊鸡黍堪赊月,旧著羊裘可蔽寒。
山色四围低野渡,泉声一带落飞湍。
从今茅屋归迟得,莫道风波行路难。

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初三日从奉先县返回草堂时所作。诗中抒发了诗人归家后的感慨和对前途的忧虑。

第一联:

  • 日日矶头把钓竿,
  • 注释1:矶头,指水边的岩石上。
  • 关键词:日日、钓竿
  • 芦花如雪舞漫漫,
  • 注释2:芦花飘落如同下雪,景象优美。
  • 关键词:芦花、雪、舞

第二联:

  • 新炊鸡黍堪赊月,
  • 注释3:新做的米饭和鸡肉足以供家人享用。
  • 关键词:新炊、鸡黍、赊月
  • 旧著羊裘可蔽寒,
  • 注释4:旧穿的羊毛衣足以御寒。
  • 关键词:旧著、羊裘、蔽寒

第三联:

  • 山色四围低野渡,
  • 注释5:远处的山峦环抱,使得山下的渡口显得更低。
  • 关键词:山色、四围、野渡
  • 泉声一带落飞湍,
  • 注释6:泉水的声音伴随着水流飞泻而下。
  • 关键词:泉声、落飞湍

第四联:

  • 从今茅屋归迟得,
  • 注释7:从此以后,我能够在自己的茅屋里安顿下来,不必匆忙。
  • 关键词:从今、茅屋、迟得
  • 莫道风波行路难,
  • 注释8:不要因为途中的困难而感到畏惧。
  • 关键词:莫道、风波、行路难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回到草堂后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首联描绘了诗人每日垂钓的场景,以及新做的饭菜足以供人享用的温馨画面。颔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穿着的羊毛衣物能够抵御严寒的满足感。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山色环绕、泉水飞泻的壮阔景色。尾联则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信心和乐观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的豁达胸襟,又体现了他的乐观主义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